林宪
【注释】 雪巢:指僧房。即事:即目所见之事。 汲水:打水取水。延晚花:延请客人赏花。推窗数竹:打开窗户看竹子长高。嘉蔬:好的蔬菜。喜晨餐:喜欢吃清晨的饭菜。小雨:春雨。足:足够。傥使多暇时:倘使(自己)有很多闲暇的时候。终甘食无肉:最终能够吃到素食也感到快乐。 【赏析】 《雪巢即事》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描写僧舍生活,表现隐逸之乐,以及作者归隐后的闲适心情。 “幽居閟古寺”
使君沈虞卿宗丞命赋郡圃罗汉树,其树叶如杨梅经冬不雕生子若罗汉然。使君云奇特古怪前所未见也。 【译文】:沈虞卿宗丞命令写郡圃中的罗汉树,其树叶像杨梅一样,经过冬季后仍然不凋落,生下的孩子像罗汉一样。使君说这种景象非常奇特、不同寻常,以前从未见过。 【赏析】:此诗描述了郡圃中罗汉树的神奇之处,表达了作者对罗汉树的独特感受。 参云亭前罗汉树,非桧非杉独雄据(“独”一作“特”) 【译文】
采兰以纫佩,不久香消歇,注释:采集兰花用它来装饰佩饰,但很快香气就消失了。 何如深林中,岁寒自时节,注释:不如在深深的树林里,独自承受岁寒的考验。 清芳御微风,幽态含皎月,注释:清纯的香气能抵御轻微的风,幽静的姿态包含明亮的月光。 世或无骚人,宁甘伴冰雪,注释:世间也许没有才华横溢的骚人,宁愿陪伴着冰雪。 赏析:诗人通过描写雪巢中的梅花,表达了自己对于孤独、寂寞生活的向往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最后附上赏析。本首诗前四句写天台道中所见之景,后四句写天台道中所感之情。 “月色在野水”,点明时间是在月夜之中。 “云痕澹前林”是说云气飘荡于树林之上,使前面的树木变得朦胧不清,仿佛被云气笼罩了一样。这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此时内心的愉悦。 “篮舆转松竹,襟袖翠霭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 骄云压长郊,飞电见林嵨。 天台道中,骄阳高照,乌云密布,仿佛要压垮长长的郊外。闪电划破长空,照亮了林间峻岭。 震霆挟回风,卷海过白雨。 震耳欲聋的雷声伴随着狂风,卷起滔天巨浪,大雨如注,倾盆而下。 东皇发生意,万物情可睹。 东方的神祗似乎在此时有了新的动作,万物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门外小草色,嫩绿亦轩舞。 门外的青草颜色鲜嫩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陶渊明的诗歌,通过描绘陶渊明的诗和行为来表达对他的赞赏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吾观渊明诗,了不在言赋。 有如太和气,周行不停驻。 时与春为风,融夷物华布。 而未见用力,万物向荣处。 时与秋为月,浩然无点注。 江山滋清绝,宇宙靡纤污。 乃知渊明诗,本不在诗故。 邂逅吐所有,气象随所寓。 乞食不为拙,华轩不为慕。 归来不为高,折腰不为沮。 羲皇平步超,无怀贞雅素。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尤延之所作的,他在台州郡治期间创作了十二首诗,其中第一首就是描写双岩堂的。 诗句解析: - 台州郡治十二诗太守尤延之命赋双岩堂:这是对尤延之在台州郡治期间创作的十二首诗的总称,也是他为双岩堂所写。 - 圣人定规模,用节民自爱:圣人制定了规矩和标准,用以规范民众的行为。 - 后来巧施为,民害深可慨:后来的人们为了私利而不择手段,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让人感到遗憾和痛心。 -
【注释】 台州郡治:指台州。十二诗:即台州十二景。“太守尤延之命赋双岩堂”是题中第一句,意为尤延之命令作者写一篇关于台州十二景的诗。双岩堂:在台州城北的山麓上,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建。 天下本无事(天下本无事):天下本来是太平无事的。“智”,通“知”。 智者欣有作:有智慧的人喜欢有所作为。“智者”,指诗人自己。“欣”,高兴。 谁能此堂上(谁能此堂上):谁能够在这双岩堂上静坐?“此”,这里。“堂上”
诗句解读: 1. 饮浊斯贵清,路险斯贵平。 - “饮浊斯贵清”:这里的“饮浊”比喻为在艰难环境中仍能保持清醒和纯净的心态。 - “路险斯贵平”:意指在困难的道路上行走时,平稳的道路更为可贵。 2. 明明古君子,日用无非诚。 - “明明古君子”:指的是古代的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 “日用无非诚”:意指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都应保持真诚。 3. 寒潭寒彻底,坦道安无倾。 - “寒潭寒彻底”
台州郡治十二诗,太守尤延之命赋双岩堂 古人不可逢,岂徒慕其名。 兹堂号君子,想像劳我情。 高山仰后世,作者追前声。 何处见文简,堂虚风更清。 逐句释义: 1. 台州郡治十二诗,太守尤延之命赋双岩堂 这两句是说,这首诗是尤延之太守为了赋诗而作的,诗中描绘的是台州郡治的景色。 2. 古人不可逢,岂徒慕其名。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敬仰之情,他不仅仅因为古人的名字而敬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