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和分析。考生要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1) “石壁春归去”,“石壁”指山石,此处借代山崖。“春”即春天。“去”“来”是相对的意思。“孤山秋未来”,孤山秋天到来之前。“孤山”指山名,这里泛指山上的石头。 (2) “夜深扶病坐”意思是说在夜晚,我因病不能睡,扶着病体坐着。“扶”是“用手支撑”的意思;“坐”是“坐卧”的意思
【释义】 水面的水泡,一出现就消失,水湿与不湿是一样的。 整天倚在栏杆上看,却没有人能理解我的意思。 【注释】 1)沤:水中的气泡,这里指水泡。 2)无异:没有区别。 3)尽日:整天,一天到晚。 4)知:理解,知道。 5)意:心意,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诗人观池上的水泡,联想到人生,感叹世事之无常。首句“沤生复沤灭”是说水泡的出现和消失,暗示世间万物都是瞬息万变的;“水湿元无异”
诗句: 水,以其无尽的形态和功能,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自然界的江河湖海到日常生活中的溪流池塘,水不仅滋润着大地,还承载着文化与情感。以下将逐句对“水”进行分析: 1. 自然属性:“水,本性澄明万古同,滔滔润物信无穷。”这句诗通过描绘水的纯洁无瑕,强调了水自古以来就以它的特性影响着万物的生长和发展。 2. 生态作用:水不仅是生命的基础,更是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例如
【注释】 买药囊无金:囊,指药囊。囊无金,意即囊中没有钱。 伏枕头有霜:伏枕,俯仰卧枕。有霜,形容枕头上结了薄薄一层白霜。 夜深不得睡:夜深,深夜时分。不得睡,意思是睡不着觉。 隙月射秋床:隙月,指月光透过缝隙照进房间。射秋床,月光照射到秋床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病痛困扰下所作。前两句写自己没钱买药,只好把药放在怀里睡觉,结果枕头上长了薄薄一层白霜,后两句写夜里睡不着觉
【译文】 整日坐在湖亭上,悠闲自在地欣赏美景。眼前只有湖水和山色,没有世俗的烦恼。 【注释】 湖上:湖边。 坐:这里指闲居。 悠悠万虑闲:悠闲自得的样子。 何所:何处,指心中有什么。 有:同“又”。无:同“否”。 寒水与秋山:指湖水、山色。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湖亭中静坐时,放眼望去,湖面上波光荡漾,远山苍翠欲滴,一派清幽宁静的景象。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将湖面
诗句解释: 1. "深院无人疾渐轻" - 描述深秋的庭院里没有其他人,因此病痛逐渐减轻。 2. "西风黄叶满闲庭" - 描绘了西风吹过庭院,使得黄色的叶子四处飞舞的情景。 3. "行披老子五千字" - 表示行走时翻阅着老子五千字的著作。 4. "坐读楞严十轴经" - 坐着阅读楞严经十卷书。 5. "篱下清香寒有菊" - 指篱笆旁的菊花散发出阵阵清香。 6. "窗间微影夜无萤" -
【注释】 闲咏:即“闲吟”,指悠闲地吟咏。造化:自然,造物。无馀:没有剩余。私:偏爱。如何:怎样?庶物:万物。自参差:各自不同。群乌:众多的乌鸦。不涅:不被染色。身长黑:黑色的羽毛很长。双鹭:两只白鹭。无愁:无忧无虑。顶亦丝:头顶的羽毛也是白色的。岩桂:岩石上的桂树。翠浓:深绿而浓郁。深雪夜:在深雪的夜晚。井桐:井边的梧桐树。黄落:叶子变黄。暮秋时:秋天的傍晚。虚空世界都如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自然风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林间的宁静和生机。 "苒苒岩上云,潺潺涧中水。" 这两句诗描绘了山中的云雾和流水。"苒苒"是形容云彩缓缓移动的样子,"潺潺"则是形容水流的声音。这里的"岩上云"和"涧中水"都是对大自然景象的描述,让人感受到了山中的宁静和美丽。 "山鸟如唤人,喃喃深林里。" 这两句诗则是对山间鸟儿叫声的描绘
扇 霜缣裁制赖金刀,冷淡还宜画海涛。 盛夏有功风自远,凉秋无用架偏高。 谭筵几谢驱烦热,征路长蒙解郁陶。 未得袁宏手中握,扬仁何处可施劳。 注释: 1. 霜缣(jiān)裁制赖金刀,冷淡还宜画海涛。 - 霜缣:白色的丝绸,这里指白色的绢。 - 金刀:金色的刀具。 - 冷淡还宜画海涛:意思是即使显得冷淡也适合用来画海涛。 2. 盛夏有功风自远,凉秋无用架偏高。 - 盛夏:夏天。 - 功:功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题目为《新栽小松》。 第一句“新种孤松一尺馀”,描述了一棵孤独的松树,刚种下还不到一尺高。这里的“新种”指的是刚刚种植,“孤松”则形容这棵松树是孤独生长的。 第二句“淡烟疏竹便相宜”,描绘了周围的环境。淡烟和疏竹构成了一个宁静的环境,使得这棵孤独的松树更加显得突出。 第三句“闲来且玩凌霜貌”,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棵松树的喜爱之情。他喜欢欣赏它那傲然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