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圆
【注释】 ①梵天寺:即灵隐寺,位于浙江杭州市西湖区。②稽岭:山名,在今杭州西南。③文公:指宋代诗人苏轼,字子瞻。④“城中”二句:《宋史·地理志》:钱塘县有江天寺,故址在今浙江萧山。⑤寒韵:清冷的钟声。⑥闲对:从容不迫地谈论。⑦诗中景:指诗中所描绘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灵隐寺游览时的感受和体会。开头两句写自己来到灵隐寺的心境。"梵宇清虚远俗喧",说明寺院远离尘世喧嚣,环境幽静
注释: 赵万宗入道因寄:赵万宗皈依道教,因此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志向。 羔雁已闻徵不起,却求披戴守贞居:听到召唤,但并不想去,只希望披戴着道袍,守住内心的贞洁。 月堂攲枕三清梦,秋榻生尘万卷书:在月光下,倚靠在床边,沉浸在道教的修炼之中;而书桌上,堆积满了各种经书。 坛匝冷痕春藓碧,鹤翘寒影雪杉疏:周围的坛台被春天的青苔覆盖,显得更加冷清;而那高高的鹤巢里,似乎还能看到一只白色的大鸟的身影。
【诗句释义】 夏日寄谅律师:寄赠给谅律师。 澄江杳杳映千峰,坐夏岩房一望中:澄清的江水在远处隐隐约约地映照着千座山峰,坐在夏天炎热时清凉的岩石房间内放眼望去,只见山峦层叠。 昼讲疏钟清度越,夜吟残月冷垂空:白天,僧人敲着木鱼,声音清晰响亮地穿过山谷。夜晚,我吟诵着古诗,月光从窗户外洒进来,寒冷而幽暗。 扫轩静避阶棱藓,销暑闲当竹罅风:我扫开窗子,静静地避开了台阶上爬满青苔的地方,消解暑气
赠辩才大师 两受皇恩万虑休,浙阳高卧谢诸侯。 定回幽室苔痕老,讲彻闲庭树影秋。 天竺云泉时挂梦,梁园风景懒重游。 溪声柏子将谁说,默倚禅床自点头。 注释与赏析: 1. 两受皇恩万虑休:这句话表达了辩才大师在受到皇帝的深厚恩宠和广泛信任后,内心的忧虑也随之消散。这里的“两受”可能指的是多次获得皇帝的重视或恩赐,而“皇恩”则指皇帝的恩惠。"万虑休"意味着所有的忧虑都消失了
【注释】 书通上人城居:书信寄给住在城中的上人。通,同“通”。书,书信。 禅房:佛堂或修行者的居室。萧洒:闲适自在。 重关:重重的门户。 祖意:佛教禅宗中,指佛祖的心意、法旨。 万缘:一切烦恼。 高卧:隐居不仕。 白日:太阳。 静吟无念忆青山:静心吟诵时没有杂念,只是回忆青山。 扫花晚砌留苍藓:清扫花木,使晚砌上的青苔更显苍劲。 剃发秋池照病颜:秋天池塘边的水草映照着病容。 堪笑:可笑,令人发笑
【诗句释义】: 讲退临流独倚筇,尘埃无处寄闲踪。 青山归去心长在,白发生来事转慵。 门径草深梅雨歇,像龛灯暗水烟浓。 相知唯有摇松客,时辱音书慰病容。 【译文】: 讲学之后来到江边独自倚着手杖,四处没有尘埃可以寄托我的闲适踪迹。 青山归来心中依旧存在,白发生来事情变得慵懒。 门前的小路被野草覆盖,梅花雨后也停止落下,像龛中灯火暗淡,水气浓郁。 知己只有摇动松枝的客人
门掩平湖避俗嚣,静观风景识春朝。 注释:家门紧闭,隐藏在平静的湖水之中,避开世俗纷扰。静静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色,领略春天的气息和美好。 赏析:诗人通过闭门不出的方式,来避免喧嚣,专心欣赏大自然的美好。这里的“静观”不仅是对外界景物的观察,也是诗人心灵上的静思,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庭梅向日花全拆,岳树连云雪未消。 注释:庭院中的梅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完全展开,仿佛要与太阳争辉
【注释】 登楼感事寄天台友人:在楼上因感慨世事而作诗寄给天台的友人。 闲倚危栏思黯然:悠然倚着栏杆沉思,心情郁闷。闲:悠闲。倚:靠在。危栏:高高的栏杆。 流年:流逝的时光。 无极:没有尽头。 心许青山未有缘:心里渴望与青山为伴,但却没有这样的缘分。 空江:空旷的江面。 参差(cēn cī):形容不整齐的样子。 归雁:返回的雁群。 林间客:隐士。 高卧深云听瀑泉:隐居在深山云层之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其原文如下: 次韵酬闻聪上人春日书怀见寄 景色融融万卉新,潜知青帝又东巡。 阴崖竹树犹攲雪,暖砌莺花已觉春。 吟苦渐惊华发乱,身闲终忌俗流亲。 寥寥此意将谁说,回首禅门有故人。 注释: - 景色融融万卉新:万物都呈现出勃勃生机。 - 潜知青帝又东巡:暗地里知道春天又要到来,因为“青帝”即春天之神,春天来临时他会巡视四方。 - 阴崖竹树犹攲雪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车声日日碾红埃,何事良人独未回。 - 关键词:碾红埃 - 注释:车轮碾过的痕迹留下了红色的尘土,形容车马往来频繁,生活繁忙。 - 译文:每日的车马声声不息,留下红尘如被碾压的尘埃。 - 赏析:诗人通过描写车马之声和尘土的颜色,传达出生活的忙碌和繁华。这种景象常常让人联想到城市的喧嚣,也反映了作者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2. 苔锁洞房书久绝,月明深夜雁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