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房萧洒闭重关,祖意明来万事闲。
高卧有时消白日,静吟无念忆青山。
扫花晚砌留苍藓,剃发秋池照病颜。
堪笑林泉深隐者,不知幽趣在人间。
【注释】
书通上人城居:书信寄给住在城中的上人。通,同“通”。书,书信。
禅房:佛堂或修行者的居室。萧洒:闲适自在。
重关:重重的门户。
祖意:佛教禅宗中,指佛祖的心意、法旨。
万缘:一切烦恼。
高卧:隐居不仕。
白日:太阳。
静吟无念忆青山:静心吟诵时没有杂念,只是回忆青山。
扫花晚砌留苍藓:清扫花木,使晚砌上的青苔更显苍劲。
剃发秋池照病颜:秋天池塘边的水草映照着病容。
堪笑:可笑,令人发笑。
林泉深隐者:居住在深山中的隐士。
幽趣:深奥的情趣。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居生活、抒发对山水林泉之乐的赞美之情的诗歌。全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生活和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淡泊名利、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
首句“诗通上人城居”,点明书信寄给住在城中的上人——也就是诗人自己,表明了诗人的身份和目的。接下来四句,诗人详细描写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他居住在一个安静的禅房中,门庭紧闭,远离尘嚣;他的心境宁静,万事都显得那么悠闲。他有时高卧不起,享受阳光的沐浴;有时静坐吟诵,心中只有青山。这些细节都展示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接着六句,诗人转向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他清扫花木,让晚砌上的青苔更加苍劲;他剃发,坐在秋池边,望着水中倒映出的青山。这些都是诗人在山中的生活画面,通过这些细节,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亲近。同时,也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和洒脱。
最后两句,诗人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对山林隐士的羡慕,同时也反问自己是否真的懂得那种深深的隐逸之趣。这里的“堪笑”和“不知”都带有自嘲的意味,显示出诗人对自己生活态度的自信和坦然。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心灵的深刻感悟。同时,诗人以幽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个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