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立岩峦照冽泉,几思幽景叹流年。
归栖自合同仙迹,深隐谁云有洞天。
修竹寒声风乍动,古潭秋影月初圆。
伊余亦拟依支遁,枕石眠云碧嶂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壁立岩峦照冽泉,几思幽景叹流年。”
注释: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山壁高耸、岩石峻峭的景象,阳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让人不禁沉思起那幽静的景色和流逝的时间。”壁立”形容山壁高耸;”岩峦”指山崖;”照冽泉”指的是阳光照在清澈的泉水上;”几思幽景”表示多次思考那幽静的景色;”叹流年”则是感慨时光流逝。

第二句:“归栖自合同仙迹,深隐谁云有洞天?”
注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回归自然,与仙人结伴,隐居山林,寻找那传说中的洞天福地的愿望。”归栖”即返回家园或栖息;”自合同仙迹”表示希望与仙人一样长生不老;”深隐”是指深深地隐居,不被世俗打扰;”谁云有洞天”则询问谁能知道有如此隐秘之地存在。

第三句:“修竹寒声风乍动,古潭秋影月初圆。”
注释:这句诗描绘了夜晚寂静的竹林和古潭的景象。”修竹”指的是长而笔直的竹子;”寒声”暗示了竹子在秋风中的摇曳之声;”风乍动”表现了微风吹过竹林时树叶沙沙作响的情景;”古潭秋影月初圆”描绘了月光下古潭的影子映衬着一轮初升的明月。

第四句:“伊余亦拟依支遁,枕石眠云碧嶂前。”
注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追随古人如支遁般隐居的生活,想象自己躺在巨石之上,仰望白云缭绕的山峰。”伊余”是自称;”拟依支遁”表示打算效仿支遁的生活方式;”枕石眠云”意味着像他一样枕卧在石头上,享受大自然的美;”碧嶂前”指的是绿色的山嶂,靠近诗人所在的地点。

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思考,诗人展现了其内心的平和与超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