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衍
【注释】 睡馀(yù):指睡觉醒来之后。罗袖印眉山:用袖子擦拭着眉毛,印上山的纹理。行傍妆台:行走在梳妆台旁。理坠鬟(huán):梳理着散乱的头发。圣主(shènzhǔ):指皇上,皇帝。忧勤:忧虑和勤劳。排当少:排忧解难,少一些忧愁。犀椎(xiī):象牙做的槌子。鱼拨(bō):用来拨动琴弦的工具。成闲(xián):闲适,无所事事。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位宫中女子的日常生活。首句写她刚刚醒来
【注释】 春晓:春天的早晨。山行:在山路上行走。口占:随手写下的诗稿。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望帝)所化。此鸟声如“不如归去”,故称“杜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山中景色和感受的诗歌。诗中通过对春天清晨山野景色和杜鹃叫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首句“山深竹暗晓风轻”,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中晨景:山间深深、茂密的竹林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词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这是明确答题方向;然后根据要求对诗句进行分析,如“路转前山复后山,宿烟收尽薄生寒”是写景,从“路转”、“宿烟”、“收尽”、“生寒”等词可以看出来,“吟鞭忽指松梢月”是抒情,由“吟鞭”可知是诗人自作诗,由“指松梢月”可知抒发的是思乡之情,由“绝胜城中楼上看”可以得知诗人的自豪感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下面是逐句的译文和注释: - 压架骈枝露颗圆:描述的是葡萄藤上葡萄果实的形状,像是一串串圆润的珍珠。"压架"指的是葡萄藤缠绕在架子上,"骈枝"则形容其繁茂的样子。 - 水精落落照晴轩:用“水精”来形容晶莹剔透,这里指露珠,“落落”是晶莹闪烁的意思,“晴轩”则是晴朗天空下的建筑,暗示诗人站在高高的楼上,俯瞰着下面的景色。 - 微酸自是江南种
长桥月夕 卷来沧海黄银浪,飞出层云白玉团。 千古垂虹奇绝处,独凭三百赤阑干。 【注释】 卷:波涛汹涌的样子。沧海:大海,比喻长江。黄银浪:黄色的波浪如银色一般闪闪发光。飞:形容浪花飞溅。层云:指云雾缭绕之状。白玉团:形容月亮像一团白玉。垂虹:指长桥横跨在江上。奇绝:非常奇特。赤阑干:红色栏杆。【赏析】 此诗写月夜观桥景色之美,表达了作者对长江之胜景的赞叹之情。首句“卷来沧海黄银浪
《立秋夕》 水花香弄晚风清,闲立梧桐看月生。 夜漏向深秋始觉,一天星湿露华明。 注释: 1. 水花香弄晚风清,闲立梧桐看月生。 - 水花:水面上的花朵或水中的植物。这里泛指水边或水中的景物。 - 弄:玩弄,戏弄。 - 晚风清:傍晚的微风很清爽。 - 闲立梧桐:悠闲地站立在梧桐树下。 - 看月生:欣赏月光升起的情景。 2. 夜漏向深秋始觉,一天星湿露华明。 - 夜漏:指夜晚的时间。 - 深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理解诗意,体会情感,把握主题,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和注释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艺术手法等。“船里歌声去复还,游人乐在酒杯间”一句中,“船里”、“去复还”指的是船上的歌手,“歌声”是指歌声。从字面上来看,“去复还”可以理解为“唱着歌离去又归来”。这两句的意思是:船上的歌者唱着歌离去又回来,而游客却沉醉于酒杯之中
宜永观雨 池上泠泠过雨声,绿荷风走万珠明。 天公未欲从群望,作了晚凉俄便晴。 注释: 1. 宜永观雨:宜春观的雨,宜春观是唐代长安城东的一座亭台,此诗当是诗人观赏宜春观雨景之作。 2. 泠泠:形容雨声清脆悦耳。 3. 绿荷:荷叶是绿色的,故称。 4. 风走:风吹荷叶,荷叶随着风儿摇曳,仿佛在行走。 5. 天公:指天空中的太阳和云彩,这里用来象征自然的力量和意志。 6. 未欲从群望:不想随众望而动
【注释】 阳复:指冬至,即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日。 窗闲(qīn):窗户空闲,无人看管。 测影弄徐徐:在窗户下测量影子的长度。 曾未:未曾,没有。 添官线:指加官进爵。 宫线:这里指科举中了状元、进士等,有功名的官位。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作者时年三十八岁。诗人以冬至为题,借物寄兴,抒写自己对人生和仕进的看法。全诗用典贴切,含蓄蕴藉,意深语淡。首句点出时间——冬至日
注释:天风吹着碧石嶙峋,鸾鹤声清草木香。金阙玉楼行将遍,却携明月出红云。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游仙者在天上的所见所感。首句以“天风”起兴,形象地描绘了游仙者的飘逸洒脱。接着,以“鸾鹤声清草木香”为第二句,展现了游仙者在天宫之中的和谐安宁。第三句“金阙玉楼行欲遍”,则描绘了游仙者在天宫中的漫游经历,体现了游仙者的豪放不羁。最后一句“却携明月出红云”,则是对游仙者心境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