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邵
注释: 与孟郊的诗歌押韵。 山中僧人的眉毛苍老,坐在石径旁的禅床上修行。 层层高楼可以远眺,静室之中弥漫着奇异的香气。 微风带来仙乐般的声响,雨过天晴时阳光照耀下的山峰呈现出明亮的光辉。 何必去庐阜寻找,这里就是真正的道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中僧侣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们的修行生活和内心世界。 首句“山僧庞眉苍,翻径坐禅床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主要诗句,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辨析作答。“山中多白云,云气归如吞”的意思是:山中山间多的是白云,白云像被什么吞没了一样,隐没在山中;“目无尘埃污,耳足清净根”的意思是:眼中没有尘世的烦恼与污染,耳朵也听不到世间的喧哗嘈杂,心是洁净的。这两句写景,描写出了作者超然物外的心境。“僧归踏层径
注释:从西面来的汉水与江水相连,在大别山的前面曾是沔州的旧地。看到夕阳映照在水面上,一群飞鹭在江边低空飞翔,它们降落在小洲上休息。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大别山前的沔州景色。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观,展现了大别山的独特之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诗中的“西来”和“一行”等关键词,都强调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 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夕阳下的汀洲景色进行描绘。这里的“夕阳”和“鹭”
山中多白云,云气归如吞。 目无尘埃污,耳足清净根。 僧归踏层径,鸟远迷孤村。 来过人迹少,无客扫松门。
山僧庞眉苍,翻径坐禅床。 层轩豁远目,静室便异香。 微风仙籁响,过雨晴岚光。 何须向庐阜,此即真道场。
林邵,字才中,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概子,颜兄。 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 英宗治平间知南新县(《元丰类稿》卷四五《天长县君黄氏墓志铭》)。 哲示元祐三年(一○八八),提点河西路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二),徙知光州(同上书卷四一四)。 绍圣四年(一○九七),为淮南转运副使(同上书卷四九三)。 元符间官吏部郎中(同上书卷五一一)。 徽宗崇宁四年(一一○五)
林邵,字才中,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概子,颜兄。 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 英宗治平间知南新县(《元丰类稿》卷四五《天长县君黄氏墓志铭》)。 哲示元祐三年(一○八八),提点河西路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二),徙知光州(同上书卷四一四)。 绍圣四年(一○九七),为淮南转运副使(同上书卷四九三)。 元符间官吏部郎中(同上书卷五一一)。 徽宗崇宁四年(一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