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贯
后滦水秋风词三首 柳贯 其三 界墙洼尾砂如雪,滦河嘴头风卷空。泰和未必全盛日,几驿云州避暑宫。 注释: 界墙洼: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境内。 尾砂如雪:形容界墙洼的沙子白得像雪一样。 滦河:古称无曲江,发源于辽宁辽阳,经河北、天津入渤海。 嘴头:指滦河口一带。 泰和: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西泰和县,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之一。 全盛日:繁荣昌盛的日子。 云州避暑宫:古代帝王或贵族为避暑而建造的行宫
诗句翻译: 朵楼清晓常祠罢,吾殿新秋曲宴回。 御帛功由寒女出,分颁恩自九天来。 注释: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眷恋。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眷恋。 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眷恋。 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眷恋。 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诗句如下: 瑶池池上万芙蕖,孔雀听经水殿虚。 注释与赏析: “瑶池池上万芙蕖”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瑶池之上繁花似锦,万朵荷花竞相绽放。其中,“瑶池”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境,而“芙蕖(荷花)”则象征着纯洁和高雅。这句诗通过“瑶池池上”这一地点的设定,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宁静、美好的自然景象。 “孔雀听经水殿虚”则转向了另一个意境:孔雀在水边聆听佛教经典,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氛围
后滦水秋风词三首 旋卷木皮斟醴酪,半笼羔帽敌风砂。 丈夫射猎妇当御,水旱肥甘行处家。 注释: - 旋卷:迅速卷起 - 木皮:树皮 - 斟:倒入 - 醴酪:用甜酒调和的饮料 - 羔帽:羊皮制成的帽子 - 敌:抵挡 - 射猎:打猎 - 肥甘:食物丰富 - 行处家:到处都能过上好日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秋季的景象,通过“旋卷”和“斟”等动词
注释:东风拂过庭院,紫藤花散发出阵阵香气,翠绿的叶子随风飘落,午时的影子变得漫长。 啼鸟的鸣叫声使宫女们感到湿润,她们不愿离开窗前,只担心春天的颜色已经消失在昭阳殿。 赏析:这首诗是咏物诗,诗人抓住海棠的特点来写,通过“啼湿红妆看不厌”这一细节描写,突出了其生动、活泼的形象特点。全诗以海棠为题,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画面,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荆门 河流底里通涵管,宣泄堤防计划不迂曲。 大概成功会改变末议,却用得失来对比锱铢。
【注释】 贾相:指贾充,魏晋间著名的权臣。龙骧:即“龙骧”的省称,指船。副使:指贾充,曾任尚书右仆射等职。循州:即循州,治所在今广东新兴县东南。麒麟阁:汉武帝时,功臣霍光立一铜人于未央宫前殿中,以纪念有功之臣,称为“麒麟阁。”高冠:指高官显宦。谁上:指谁能登上。断础犹名燕子楼:即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建的“燕子楼”,后为隋亡所毁。洛下:洛阳。啼鹃:传说杜鹃鸟鸣声哀怨,故有“恨”意
滦水秋风词三首 其一 朔方窦宪留屯处,上郡蒙恬统治年。 今日随龙看云气,八荒同宇正熙然。 注释: 朔方:指北方的边塞地区。窦宪:东汉时著名将领。留屯处:指他留下驻守的地方。上郡:古郡名。在今陕西北部及甘肃东南。蒙恬: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统治年:治理或统领的时间。云气:这里指天上的风云气象。八荒:泛指天下。熙然:和乐的样子。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古代边疆将领窦宪以及上郡太守蒙恬的赞美之辞
【注释】 山邮:指山间驿站。纳客:接待客人。供次舍:指招待过路的行人住宿。墐(zhì)藏:用草泥封堵墙壁缝隙,防止雨水渗入。砂头麻姑:指山上的麻姑庙。一寸厚:指麻姑神像塑得非常厚重。牛童:指送饭的童子。提:端。筐:竹编的容器。 【赏析】 这首诗是写山中景致与人情的。首句“山邮纳客供次舍”,写驿站为过往行人提供食宿。第二句“土屋迎寒催墐藏”,写山中小屋内,主人在严寒中为客人烧火取暖
诗句原文:西风初吹白海水,落日正见黑山云。 译文:西风吹拂着白海之畔的海面,夕阳正好映照出黑山之上的云彩。 注释:白海:指渤海。黑山:指位于今辽宁省境内的一座小山峰。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海边的美丽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人以西风为引子,描绘了白海之畔的海面,通过夕阳映照黑山之景,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