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巘
诗句释义与注释: - “崎岖踏破布行缠”:描述了路途的艰难,行走在不平的道路上,鞋子磨破了。 - “负米担盐似蚁缘”:比喻生活艰辛,需要背着米和担着盐,就像蚂蚁一样勤劳。 - “为羡生涯随处足”:羡慕那些能在任何地方都能满足的生活。 - “五湖鲑菜范公船”:五湖指的是洞庭湖、青草湖等五个湖泊,范公可能是指范蠡,他的船装满了鱼。这里形容生活的丰富多彩,如同范蠡的满载而归。 译文: 在崎岖的山路上
注释: 四安道中所见,其十五:在四安道(今浙江省江山市)道中所见。 可是茅冈太无赖,苦要钱足刺船行:但是茅冈实在太狡猾了,它硬是要钱来才能让船只前行。 却闻官路相将近,便觉山舆陡顿轻:忽然听到官路已经接近,就感觉到山中的车子变得轻松了许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四安道中所作。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感慨。诗中描绘了茅冈的狡猾和贪婪,以及官路的接近给人们带来的轻松感
【注释】: 怕:害怕 秋虫:秋天的虫子 稻把:稻茎 争:争夺,竞相 晴辉:阳光 尻(kāo)高首下泥中鹤:屁股高头,首低下,在泥里 啄得黄云尽始归:啄食了黄色的云彩才离开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刘克庄所作,写于宋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九月,当时作者任京湖制置使兼节制荆鄂、襄汉、江上四镇军马。此诗是组诗《四安道中所见》中的第五首,描写了农民在秋收季节辛勤劳作的情景和生活状态。
【注释】 纷惹:纷乱。若为:如何。此中:这里。误:错误;失误。 【赏析】 这首诗写旅途中的一段经历。诗人从出发时起,就感到心绪不宁,疑虑重重。他一路上不断自问:为什么要来这里?这里到底有什么可看的?为什么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阻碍?……但一路走来,却并没有发现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因此,当他看到沿途风光时,便不由自主地发出“平生不作穷途叹”的慨叹。 当诗人终于来到一个可以稍事休息的地方时
注释 1. 茅茨:用茅草盖的房屋。 2. 翠微:青翠的山色,形容山的幽深秀丽。 3. 耞(yǎn):一种农具,形似竹筒。这里用来收割早稻。 4. 荚(jiá):豆类植物的花蕾或果实。这里指早熟的豆荚。拍板飞,形容风中飘动的样子。 赏析 《四安道中所见》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画面。 首句"依约茅茨傍翠微,炊烟孤起半开扉",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茅舍傍山
诗句原文: 一溪百折渡复渡,寻日如行纠篆中。 自叹劳生欲飞去,琴高借我赤鲩公。 注释: - “百折”:形容河流曲折多回。 - “纠篆”:《易经》中的八卦之一,形状像绳索,这里比喻道路曲折复杂。 - “欲飞去”:诗人感叹自己的劳累生活,想要逃离这一切。 - “琴高”:传说中的神医,以治病救人著称。 - “赤鲩公”:传说中一种红色的鲤鱼,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 赏析:
【注释】 四安道中所见 其一 狭路倾敧下涧隈,归牛忽带夕阳来。 狂遮瞪视浑无奈,凭仗谁人拽鼻回。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四安道中见到一幕令人难忘的景象而作的诗。全诗共四句,第一、二句写归牛在斜阳余辉中急匆匆地穿过狭窄的道路,冲下山涧;第三、四句写自己看到这种情景时感到十分惊惧,不知如何是好。 首联“狭路倾敧下涧隈”,意思是在狭窄的路上倾斜下来(向山下)奔向山涧。“敧”字用得非常传神
【注释】 金南峰:指唐代著名山水画大师李思训。千丈屹南端:形容高耸入云的山峰直插云端。幼舆:古代一种小车,这里代指隐居之地。岩石里:指隐居地的石壁之中。争似:哪里比得上。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幅高山深谷、峭壁危岩、人烟稀少的隐士居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 首句“高哉千丈屹南端”,描绘了山的高度和位置。“高哉”二字用词简练,突出了山的高峻;“千丈”既说明了山之高,又暗示了山之巍峨
注释:千颗丰润的楮纸,害怕太阳的照射,怕被阳光晒黄;楮纸生来就调护着自己,就像金子一样宝贵。等到冬天到了,需要封存起来的时候,才会发现楮纸像冰霜一样纯洁。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对楮纸的咏叹。诗人以楮纸喻人,用楮纸不怕阳光、调护自若、待到寒冬封存才能体现其冰清玉洁的特性,暗寓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态度。诗中运用比喻手法,将楮纸比作人,既生动形象又富有哲理,表达了诗人的人生理念。同时
【注释】 四安道中所见 其二:在四安道中,看见茶山。 分明:清楚明白。 茶山:茶叶生长的山区。 昏睡翁:指嗜睡的老人,这里用茶来比喻老人。 差晚:晚了。 珍芽秀甲老秋风:珍贵的茶叶在秋天成熟,比喻人的青春年华。 【赏析】 《四安道中所见其二》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诗人行经四安道(即由四明至安徽宣城的官道)时,偶遇一位嗜茶的老翁,便与他攀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