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晦
九日登玉霄峰二首 洞户阴森翠雾开,十年三度梦中来。 殷勤为问松头鹤,白发登高更几回。 注释: 1. 洞户阴森翠雾开:洞口阴暗而湿润,仿佛是绿色的雾气在开启一样。 2. 十年三度梦中来:这句话表明自己已经多次在梦境中到达这个地方了,暗示着一种对这个地方的特殊情感或者记忆。 3. 殷勤为问松头鹤:殷勤地向山中的动物们询问,是否有鹤的踪迹。 4. 白发登高更几回:随着年龄的增长
【注释】岭头:指玉霄峰。官塘: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县西,为古时登高之胜地。清气着人吟不尽:指登高时所感的清冷之气令人吟唱不绝。过重阳:指重阳节已过。 【赏析】这首诗写于作者任江西提刑期间。诗中的“官塘”是指庐山附近的一个地名,是作者常去登高的处所。首句“岭头回首是官塘”,是说从玉霄峰上回望,只见岭头是一片青翠的小树林和一塘碧水,那官塘就在近旁。第二句“野树青红天雨霜”
雪亚双鸳瓦,寒生五凤楼。 羊羔初燕罢,分赐绣㲨裘。 注释:雪白的鸳鸯瓦上堆积着雪花,寒风吹过五凤楼。羊羔刚从燕子那里回来,被分给了那些穿着绣有㲨(一种皮草)的贵人们作为冬衣。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许棐所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宫廷中的生活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句“雪亚双鸳瓦,寒生五凤楼”通过对雪花覆盖的鸳鸯瓦与寒冷中的五凤楼进行对比,营造出了一幅寂静而冷清的画面
宫墙春夜燕 掖庭春夜,燕子轻舞。夜色中,小队红妆去,灯火阑珊照海棠。 玉阶前,金莲烛微明。雕栏外,海棠花正开,月下影成双。 春色满园,宫墙内外皆是景。玉楼高耸,春风十里不如你。 倚窗思旧事,红颜易老,白发渐生。岁月无情,却留香在心中。 宫墙外是红尘。春夜长,梦回时,只愿与你共度良宵
【注释】宁川:指今浙江宁波市。鄞(yin)道中:指从宁波到临海的途中。盘盘古堰:指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盘门堰,位于今宁波市江北区一带,为明代所筑,是浙东平原上一条重要的灌溉渠道。带崩沙:指古堰在水流冲刷下出现了崩裂现象。阴□:指树荫遮蔽。四五家:形容村落稀疏。十二宝桥:指连接甬江两岸的桥梁。流水浸桐花:流经桐花潭的江水清澈见底,水中生长着许多桐花。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甬江舟行时
注释:九日这天登山游玩正合适,松梯湿滑让人感觉有点寒冷。 重岩上细细的菊花开得旺盛,我在这路上留下了我的诗篇寄托着我的思念。 赏析:诗人在九日这一天登高远游,心情非常舒畅,于是便有了这首诗的创作。首句“九日登山正自佳”是全诗的中心句,表达了他登高赏秋的美好心情。第二句“松梯微露湿青鞋”描绘了登山时的情景,松梯湿滑让人感到有些寒冷,而青鞋也被湿润了。第三句“重岩细菊班班出”则是对周围景色的描绘
水殿笙歌歇, 宫门听漏签。 薰风吹藕荡, 香度水晶帘。 注释:水殿里奏响了笙歌,歌舞声渐渐停歇,宫门传来了报时的漏壶声。薰风轻轻吹过,荷花荡漾,香气飘过水晶般通透的窗帘。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午后的慵懒场景,通过“朱阑转午阴”和“银屏倚春倦”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宫廷中的宁静与闲适。诗人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与放松,以及对于美好时光的珍视。同时
【注释】: 或傍茅檐或水隈:有的傍着茅屋的檐边,有的靠近水边的岸边。 环佩下瑶台:形容梅香飘溢在瑶台之上。瑶台,神仙居住的地方。 几番冰雪冻不死:几次被冰雪严寒所侵袭,却仍顽强地生长。 一点阳春唤得回:一点春天的温暖使梅花得以复苏归来。点,点缀。 春阁夜寒人已去,西湖春早鹤同来:春天的晚上寒冷,人早已离去了;而西湖上的春天来得早,白鹤也来了。阁,楼阁,这里借指春天。 何当唱我新词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答题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点出效果,最后联系意境、主题等分析作答。注意要结合注释理解。 此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释义”,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的试题,回答这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原诗的内容,然后根据原诗句的意象和意境来回答。本题中第一句是说梅魂得到瑶姬换骨的丹药
玉阶看桂影,月色傍秋多。 不赐金茎露,渴心将奈何。 注释与赏析: - 诗句一: - 玉阶:指宫殿中的台阶,常用以形容高贵之地。 - 看桂影:指在月光下观赏桂花的影子。 - 月色傍秋:形容秋季的月光明亮且清新。 - 译文: 在宫廷中,我站在玉制的台阶上,观赏着月光下摇曳的桂花影子。然而,这样的美景却无法得到皇帝的青睐。 - 关键词:玉阶、桂影、月色、傍秋、金茎露、渴心 -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