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遵
诗句原文: 浮家泛宅古无多, 只有高人张志和。 心似虚舟元不系, 泊然聊与世同波。 译文: 自古以来,能够自由漂泊的人并不多,而像张志和那样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他的心灵如同一片漂浮的孤舟,既不被任何事物所束缚,也不为任何事物所影响,只是平静地随波逐流,与世间万物融为一体。 注释: - 浮家泛宅:指人们不住在一个地方,而是四处迁移,生活漂泊不定。 - 古无多:古代这样的人并不多见。 - 张志和
翻译: 于是急忙赶到学堂,立刻清洁东荣。 宾客主人陪宾,堪舆是程。 注释: 1. 庠(xiáng)门:《周礼》中“乡大夫”掌管的学宫大门,即乡学大门,后泛指乡校。 2. 东荣:指乡里之东面的荣地。荣地是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此处借指乡饮酒礼的场所。 3. 宾主僎介:指的是宾客、主人和陪宾。僎,通“荐”,是古代宴席上的次一等的陪坐者,也泛指宾朋,这里指陪宾。 4. 堪舆是程:堪舆,原意为地理
【注释】爰:于是,就;敕:命令,颁布;方国:地方诸侯国;乡饮酒礼:指汉初的风俗;稽经:审查经典;诹律:审度法令;属民:指诸侯王;横堂:指朝廷。 这首诗是《汉书·礼乐志》中记载的一个颂诗,歌颂汉初郡县行乡饮酒礼的盛况。诗中表达了汉诏对地方诸侯国颁布乡饮酒礼的诏书,要求地方诸侯王行乡饮酒礼,并审查经典,审度法令,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安定繁荣。诗人以庄重
这首诗是作者在吴中作客时,观赏洛花后有感而写的。诗人对洛阳的美景赞赏有加,因此想要移植到苏州来欣赏。 首句“多谢吴中客,移花五亩园”。诗人向客人表示感谢,因为他将把花种移入自己的园地。这表达了诗人对客人的感激之情。 第二句“灰心劳远梦,茧足蹈前言。”诗人表示,由于他无法亲自来到洛阳观赏这些美丽的花朵,所以他感到十分遗憾和失望。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接下来两句“定是黄金蕊
【注释】: 次韵相兄舫斋诗二首 长年三老漫良图,何用西风十幅蒲。 四壁烟光长在眼,公知杖屦有江湖。 译文 我与三位老友共度了漫长岁月,他们并未真正追求什么名利,我们只是自得其乐。 四面墙壁上都是如烟的光华,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你的杖履之姿如同行走江湖的高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他的三位朋友的一首诗。他和他的三位朋友一起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他们并没有真正追求名利,而是过着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
汉诏郡县行乡饮酒礼颂诗,先圣严严,拜跪荐祭。 冠缨莘莘,鳞差栉比。 注释: 1. 先圣严严:先圣即古代的先师或圣人,这里指孔子。严严,严谨、庄重的样子。 2. 拜跪荐祭:拜跪是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尊敬;荐祭是指祭祀神灵或祖先。 3. 冠缨莘莘:冠缨是帽子上的流苏,莘莘,形容众多、繁盛的样子。 4. 鳞差栉比:鳞差是排列有序的样子,栉比是密集排列的样子。这里比喻帽子上流苏的数量和密度。 赏析:
这首诗是王世英秀才送给曾卿的,表达了他想要与曾卿和解的愿望。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投笔文章壮志休,鸟经鹤训漫心留。 如果能够见到曾卿,解开三公封印出黑头。 望陇自应知可否,折潮须信妙源流。 夜光明月无虚售,可忍庸人按剑求。 注释: - 投笔文章:放弃笔杆(文官)的职业。 - 鸟经鹤训:比喻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 漫心留:没有心思去留恋。 - 若为一见开青眼:如果能见到曾卿
丁香 来自丁香国,还应世所稀。 丛生盛枝叶,乱结罥中衣。 冷艳琼为色,低枝翠作围。 蔓连疑锁骨,时见玉尘飞。 译文: 丁香来自遥远的丁香国,世间罕有。 丁香树茂密生长,枝叶繁多,像网一般覆盖在衣服上。 丁香花的花色冷雅如琼脂,花朵低垂,如同翠绿色的小球。 丁香的藤蔓蔓延开来,仿佛是锁住你的骨骼,时常能看到丁香花上的白色花瓣飘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丁香的美丽和神秘。第一句“来自丁香国
【注释】 忆昔:回忆过去。芳醪:美酒。龟游:乌龟在水中游动。低芰(jì):荷叶被风吹得低低垂下。鱼闯:鱼儿在水里乱窜。意远:思绪飘渺,遥远。心清:心境清静。三秋:指深秋。见:见面。聊:姑且、暂且。梦中寻:梦里寻觅。 【赏析】 西湖的景色是人们向往的佳境。此诗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追忆。 首联写诗人对往昔西湖美景的回忆。“忆昔”,是全诗的开端,诗人由眼前的景物触发了对往事的回忆
注释: 1. 筑台结阁两争华,便觉流涎过曲车。 注释:建造了亭台楼阁相互竞争,让人看了就感到垂涎欲滴,甚至超过了美食的诱惑。 2. 户小难禁竹叶酒,睡多须藉菊苗茶。 注释:因为窗户小,所以很难抵挡住竹叶酒的香气;由于晚上睡得太多,需要借助菊花苗茶来提神。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建台结阁、品酒赏菊等场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