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国
诗句: 赤壁 片语能令孙仲谋,气如山涌剑横秋。 莫言诸葛成何事,万古忠言第一流。 译文: 赤壁之战时,一句话就能让孙权感到威胁,士气高涨如同山涌一般。 不要说诸葛亮有什么作为,他的言论是永恒的经典。 赏析: 该诗通过描写赤壁之战的激烈场景,以及周瑜和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英勇善战、忠诚爱国精神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素养
注释:黑头禽和白头禽在嬉戏,而白头禽之所以头白,是因为计虑过深。它栖向柳条还不稳当,从风中斜折更让人关心。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景,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以黑头禽和白头禽为比喻,分别描绘出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特点,寓意着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状态和心态。通过对这两种禽鸟生活的对比,诗人揭示了人生百态,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注释】 重:重新,再度。丫头岩:在江西铅山北,有石洞,相传为先大夫思先所居。思先:即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官至中书令。他为人清正廉洁,关心民生,曾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这首诗是作者再次路过丫髻岩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先大夫的追念之情。 【赏析】 “重过丫头岩思先大夫”,首句点题,交代了诗题,“重过”二字表明作者对此次重访丫头岩的感慨和心情
注释:在新年之际,大家争相装扮打扮,用菖蒲驱除残余的寒冷。我写下了颂文和上彩笺。看到镜中的自己,不禁惊骇于岁月的流逝,而举杯庆祝新年的到来,又喜悦不已。 赏析:这首诗是元日的即景之作,诗人通过描写新年伊始时的种种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新年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首句“竞装祓木饯馀寒”描绘了人们在新年之际争相装扮、庆祝的场景,展现了人们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喜悦
【注释】 马首:指坐骑的头。马首西南:即马头朝西,意即自西北行向西南。二十年:二十年后归来的意思。重留连:一再留恋。石:指山石或石头栏杆。流水:流水声。凭栏:倚着栏杆。暮烟:傍晚的烟雾。物情:物是人非的感情。吟不尽:吟咏不尽。四时风景:四季的风景。画难传:画也难以表达。隆中伴:诸葛亮曾隐居在隆中,这里代指隐居之所。比邻:邻居。买钓船:结伴同游。 【赏析】 《过凤林关》是一首抒情诗
【诗句释义】 彤云无际朔风高,万窍嘘声正怒号。 梅径有香迷皓萼,渔舟堪画压洪涛。 樵家束桂邀行祝,村馆论钱吝薄醪。 破腊莫嫌寒色□,会看禾黍满东皋。 【译文】 彤云无边无际,朔风呼啸而过,万物都在愤怒地吼叫。 梅花径旁有香气弥漫,迷离的花瓣犹如皓洁的玉萼。 渔船可以画出一幅壮丽的画面,压在波涛中的洪流令人敬畏。 樵夫用桂花来邀请行人,村庄里人们吝啬地谈论着金钱。 破晓时不要嫌弃寒冷的颜色
【注】白石:指晋代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有“白”字的碑文。 【译】 我买下山居是因为那里幽静深长,何况名泉也常常可以求得。 短梦正需依傍白石,淡情好与清流结成伴侣。 门前种下疏竹让客驯服鹤,满月的月光照亮了前川寺和楼。 十里乡间邻里渐生亲近,醉后唱歌就如陶渊明的丹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山居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诗中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和谐以及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
注释: 道旁的山色依然古老,就像今天一样,但看到那些青丝渐被白发染白,心中不免感到惊讶。 回想当年离别时的情景,更谁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情呢? 赏析: 《重过丫头岩思先大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丫头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先大夫的深深思念和感慨之情。 首句“道旁山色古犹今”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既突出了山色的古老,又强调了时间的变化。这种对比使得山色更加引人入胜
【注】 黄石山:指汉高帝刘邦的故乡,在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西南。 凤吹鸾舆向戚姬:用《楚辞·九歌》中的典故,说刘邦乘坐着华丽的车子去迎接吕后。 商山老:商山四皓,秦末汉初四位隐逸者,刘邦曾请他们出山辅佐自己,但他们不肯。 【赏析】 这首诗写刘邦与吕后的关系,表面看是歌颂刘邦,实际上有很深的含意。 第一句“凤吹鸾舆向戚姬”,是说刘邦坐在豪华的车上,一路迎娶吕后的车队,车前驾着一只鸾鸟和一只凤凰
注释:我手中握着天地,决定生死的机要。我在世间纵横驰骋,施展我的能力。满堂都是兔子和马,但它们并非龙象。真正的大用,我是不知道的。 赏析: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他认为人应该掌握好自己的力量,不要滥用,否则可能会带来不良的结果。他同时也在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他认为只有那些真正有力量的人才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