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佳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离别之情的感慨。下面是逐句释义: 赠郭子(第一首) 1. 为有探梅约,飘然访戴船:我之所以来拜访您,是因为我们曾约定一起去探梅。这里的“探梅约”指的是两人约定一起去赏梅的约定。而“戴船”则是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这里借指船只。 译文:我是为了和您一起去探梅,特意来访您的船。 2. 干戈行路满,诗酒客心偏:路上满是战争的痕迹
逐逐风尘色,聊偷一席闲。 逐逐:形容忙碌奔波的样子。 风尘:指世间的纷扰与尘土,此处泛指世事或官场。 聊偷:暂且借用,暂时享受。 一席闲:指暂时放下公务,享受片刻宁静的时光。 联床:指同榻共枕,亲昵之至。 删宦格:指的是仕途中的应酬交际,如参加宴会、拜访官员等。 伏枕:即“伏案”,指夜晚读书或工作。 话时艰:谈论国家大事,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忧虑。 旧好:老朋友。 添愁鬓:指岁月留痕
【注释】借箸:指代自己。偏曹:偏将。濮,即濮阳,今河南濮阳。长城失太行,指晋朝灭亡,后赵王石勒在太行山一带称帝。黄榆,黄栌树。飞潞泽,指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0年)石勒攻破洛阳,纵兵大掠,“飞黄流地”。王屋、邢、襄,均为古地名。骨悸,形容战栗恐惧之状。刅铓,刀柄。大河,黄河。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以“感事”为题,借对历史上某些事件的回忆来抒发感慨。首联写“借箸”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具体的诗词进行分析。“感事”的意思是:感慨时事。全诗四句,每句都写到了“事”,前四句写“事”是诗人对当时战局的忧患,后两句则是说战事不断,三湘之地也闹兵荒马乱。 【答案】 ①感事(感叹国事) ②感事(感叹国事) ③感事(感叹国事) ④感事(感叹国事) ⑤感事(感叹国事) 译文: 大江天堑可以折
【注释】 ①蹇(jiǎn):瘸脚,这里指行走不便。②吟魂:形容诗人吟诗时的神情神态。③消息:消息,即音信、消息,特指关于战事的情报。④葛山:地名,在今安徽桐城东。⑤翘首:抬头仰望。⑥葛山遐:意指远在天边。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当时作者正被贬为江陵司马,此诗是其自抒愤懑之作。 首联两句,写自己因遭谗毁而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策蹇”句,说自己因病跛足行动不便,不得不独自前往
赠郭子 避乱疑无地,清平尚有斯。 千军犹胜负,一水即安危。 梅苑调孤鹤,琴轩钞旧诗。 清缘应共享,落落问何之。 注释: 1. 避乱疑无地:指在混乱的时代,人们四处流浪,生活没有安定的地方。 2. 清平尚有斯:尽管战乱时期,但还有这样美好的时光(指和平时期)。 3. 千军犹胜负:即使成千上万的军队,也难免有胜有负。比喻战争或竞争中,胜负往往难以预料。 4. 一水即安危
诗句翻译 1. 谶应龙蛇梦: - 谶应:预言或预示。 - 龙蛇梦:象征着变化和不确定的未来。 - 整体意思:预言中显示了与龙蛇有关的变化,暗示了未来可能的不确定性和变化。 2. 年来失郑玄: - 来年:过去的年份。 - 失郑玄:失去了郑玄这个人。 - 整体意思:在过去的时间里,失去了郑玄。 3. 遗琴悲响绝: - 遗琴:失去的琴。 - 悲响绝:悲伤的琴声停止了。 - 整体意思:失去了琴
《送别》 问渡大河口,离舟即下车。 登楼城树迥,扫榻梦思赊。 暂乞趋迎假,闲排朔望衙。 予怀忽渺渺,滏水天之涯。 注释: - 之任:前往任所(此处指去某地做官) - 问渡大河口:询问渡过大河的渡口在哪里 - 离舟即下车:离开船只后立刻下船步行 - 登楼城树迥:登上城楼远眺,树木环绕 - 扫榻梦思赊:清理床铺准备就寝时思绪飘散 - 暂乞趋迎假:暂时请求休假 - 闲排朔望衙
夜泛 苍茫浮一艇,两岸受风徐。 拂袂尘颜澹,悬帆客感疏。 星辉不似夜,浪定稳于舆。 片月神孤往,蘧蘧梦觉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泛江上的所见所感。首句“苍茫浮一艇,两岸受风徐”描绘了江面上的景色和微风拂过的景象,给人以宁静的感觉。第二句“拂袂尘颜澹,悬帆客感疏”则写出了诗人在微风中轻轻拂袖、面容显得更加淡泊的情景,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第三句“星辉不似夜
赠郭子 下榻留征骑,烧灯共客吟。 万金烽火信,一夜故园心。 译文: 在郭子家留下行装和马匹,晚上一起烧灯吟诗赏月。 收到十万金的书信,一夜思念故乡的心情难以平静。 风尘中岁月渐长,交情深厚如金石般坚定。 步步小心,兵气弥漫山岭间。 注释: 1. 下榻:留下行装和马匹。 2. 万金烽火信:收到十万金的书信,形容收到紧急消息或重要通知。 3. 故园心:指怀念故乡的心情。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