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瑞隆
【注释】 粼粼:波光闪烁的样子。 涧中石:山涧中的石头。 嘉木:好木,良木。 郁:茂盛。 繁阴:浓密的树木荫蔽。 好鸟:善鸣的鸟。 时:常常。相和:互相应和。 悠然:闲适、宁静的意思。 静者:清闲的人。 心:指心境。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通过描绘山水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超脱尘俗的闲适心境。 首联“粼粼涧中石,嘉木郁繁阴”
【注释】何文徵:即何逊(461年~527年),梁朝著名文学家。山斋杂咏:诗人在书房中随意吟咏的诗篇总集。 高台望不极,万里御雄风。 站在巍峨的高台上,远眺天际,看不到尽头,只有万里之外的雄壮景色。 旬日那能返,泠然天地中。 十天半月都回不来,只能像水一样在天地之间自由流动。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台上远望的景象,表达了他的豪迈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注释: 夜啼鸟:指夜晚的杜鹃鸟。 不有夜啼鸟,谁怜夜啼妇:如果没有了夜啼鸟的鸣叫,又有谁会可怜到夜里被啼哭惊醒的妇女呢? 夜啼惊郎眠:因为夜啼鸟的叫声而使得丈夫不能安眠。 不似妾眠苦:而像我这样的女子却是因为丈夫不在身边而痛苦不已。 赏析: 这是一首写思妇怨情的诗歌。全诗四句,每一句都紧扣主题“夜啼”,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思妇的痛苦和无奈。 第一句“不有夜啼鸟”,是说如果没有了夜啼鸟的鸣叫
鹦鹉杯 鹦鹉海上杯,一酌起云雾。 最得五柳欢,那免三闾妒。 注释翻译: - 鹦鹉杯:一种用鹦鹉螺制作而成的酒杯,高2.5厘米、口径12.5—4.7厘米。 - 海不扬波三载来:形容海面平静,没有风浪,已经三年了。 - 飞潜蠢动在春台:指春天的海洋生机勃勃,各种生物都在活跃。 - 枯螺托质为鹦鹉:意思是用枯萎的螺壳做成鹦鹉的形状。 - 去作南山万寿杯:寓意希望长寿,祝愿主人健康。 - 三闾
注释: 空台周围还有几处余石,乱石高耸,参差不齐。 想在幽静的园林里采摘兰花,芬芳的气息该送给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园中杂树为题,描写了园中杂树的形态和特点,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空台数馀武,乱石郁崟欹”,首句写园中环境。空台,指空旷的平台,数馀武,即有馀丈、有余丈的意思。台高而平,所以用“空”字形容它。台边长满了乱石,参差不齐。这两句写园中景物
【注释】 黄:即黄巢。东:指东晋。鹪鹩(jiāo liáo):一种小鸟。园杂咏:在庭园里吟咏的诗。翳:遮蔽,遮盖。 【赏析】 黄巢起义军在长安被围,逃到凤翔时,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就是他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首句“一径翳丛篁”,意思是说一条小路上密布着竹林,这里以竹喻人,表明作者的心境是清幽的。第二句“人家在深处”
注释: 端阳后二日,何瑞虞龙周勚,何龙友家。霞举幼度桢卿,有开文度集紫芝园席上各赋七言四律。醉后又以客兼才子会乐任主人为十字为韵各赋。 疏竹敞孤亭,亭空雨云黑。 聊因吊楚骚,得见小山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端午节之后第二天写的,题目是“客兼才子会乐任主人为十字为韵各赋”。诗人邀请了几位朋友一起喝酒作诗,最后以客人的身份为主人写了一诗。诗中描述了诗人与朋友们欢聚一堂的情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结合注释翻译全诗,并注意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以及手法。 本诗是诗人九日重阳节答赠好友胡绢庵明府的即席之作。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叙事,尾联劝慰。 “重阳风雨不成秋,官署山亭一样愁。”这两句是说:虽然天气晴好,但秋风未到
注释: 手拿绿色的玉杖,脚踏青色的芒鞋。 采摘草药不知不觉到了傍晚,晚风吹动山林景色十分宜人。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在采药时的情景。首句“手把绿玉杖,脚踏青芒鞋”形象地描绘了这个人的形象,他的手里拿着一把绿色的玉杖,脚上穿着一双青色的芒鞋,给人一种古朴、自然的感觉。接着,第二句“采药不觉暮,晚风山气佳”,描述了他在采药过程中没有注意到时间的流逝,直到傍晚时分才感到有些疲倦,这时一阵晚风吹来
注释:清晨我种下茶树,傍晚我采摘桑叶回家。偶然遇到了邻村老头,与他聊起园中的杏树肥硕。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的诗。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种茶、采桑和遇叟三件事,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生活画面。其中“高谈园杏肥”一语,既写出了杏树的茂盛,又表现了老人的高谈阔论,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