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瑞隆
注释:清晨我种下茶树,傍晚我采摘桑叶回家。偶然遇到了邻村老头,与他聊起园中的杏树肥硕。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的诗。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种茶、采桑和遇叟三件事,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生活画面。其中“高谈园杏肥”一语,既写出了杏树的茂盛,又表现了老人的高谈阔论,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注释】 游:游览。清吹台:在今安徽桐城市,相传春秋时鲁哀公曾在此地建台听乐。醉石:在今安徽怀宁县,相传李白曾在此醉卧。梅园:在今安徽潜山县,相传东晋诗人谢安曾在此种梅。云母岩:在今安徽望江县南,有云母山,山下有云母岩洞。紫芝别野:在今安徽太湖县,传说汉武帝曾在此得紫芝仙草。临云馆:在今安徽望江县西,相传唐代李泌曾在此隐居读书。桃花堤:在今安徽霍丘县西南,相传唐代李白曾在此泛舟赏桃花。蓼花池
【诗句】 余村庄在驼山落霞峰下所游眺有修竹园清吹台竹间亭醉石梅园云母岩紫芝别野临云馆桃花堤蓼花池药洲秋杪休暇漫与何吾周李孙宸戴王言各为之赋 我醒石不醒,我醉石自醉。 不学石上禅,得此石上趣。 【译文】 我的村庄坐落在驼山的落霞峰下,那里有许多美丽的景色。有一座修竹园,一座清吹台,还有一座竹间的亭子和一座醉石梅园。在云母岩、紫芝别野、临云馆、桃花堤、蓼花池、药洲和秋杪,我都找到了乐趣。空闲的时候
``` 诗句:梅树千万株,梅花白于雪。不见陇头人,时见陇头月。 译文: 在村庄的驼山落霞峰下,我游览了修竹园、清吹台、竹间亭、醉石梅园、云母岩、紫芝别野、临云馆以及桃花堤和蓼花池等地方。 注释: - 梅树:梅花树 - 千万株:非常多 - 白于雪:比雪还要白 - 陇头:指陇山的山顶或陇头 - 陇头月:指月亮挂在陇山的山顶或者陇头 赏析: 诗人在游历这些风景时,被梅花的洁白所吸引
【注释】 1.蓼花:指蓼草。 2.蓼,多年生草本植物。 3.清浅:清澈见底。 4.何吾周(wéi zhōu):人名,字子周,号东塘,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5.李孙宸(shēn):人名,初名德祥,后改名孙宸,字青莲,号太白山人,福建晋江人。 6.戴王言:人名,戴君义,号王言,安徽休宁人。 【赏析】 《秋水》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池上蓼花的秋景。首句写池塘里满地都是蓼花,次句写蓼花落尽,只剩一池清水
【注释】 夏将军——指唐代诗人贾岛。 百中巧争能,一呼眦欲裂——意谓贾岛作诗时,笔势敏捷,才思敏捷,如同战场上百发百中的神枪手;而一旦挥毫落纸,则如一声大喝,使敌人惊惧欲裂。 眼底无秋毫,空中有毛血——意谓贾岛作诗时,目光锐利,如同鹰隼捕食,能够洞察一切细节,而笔下却能写出雄浑壮美的境界,犹如空中飞鸟一般。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描写夏景的生动画面,赞美了夏景的壮丽
【解析】 “余村庄在驼山落霞峰下所游眺有修竹园清吹台竹间亭醉石梅园云母岩紫芝别野临云馆桃花堤蓼花池药洲秋杪休暇漫与何吾周李孙宸戴王言各为之赋”这几句诗,写春水淹没堤岸时,只有花深处少有人迹。时见有人来看花,但彼此都不认识。 【答案】 诗句释义:春天的水流已经没过堤岸,花儿深处很少有人行走,有时看到有人来看花,但他们彼此互不相识。译文:春天的水流已经淹没了堤坝,花儿深处很少有人行走
醉为夏将军题画鹰 侧目当晴空,万里在旦暮。 直击大鹏雏,凡鸟非所顾。 注释: 侧目:斜着眼睛看。 当晴空:面对晴朗的天空。 万里:指辽阔的空间。 旦暮:早晨和傍晚。 直击:直刺。 大鹏雏:大鹏鸟的幼鸟。 凡鸟:一般鸟类。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夏将军”之眼,以鹰的视角观察天空,描绘出一幅壮观的画面。诗人运用了夸张、比喻等手法,将鹰的目光投向远方,展现出它的视野广阔、气势雄壮的特点。同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抓住关键句进行比对分析。题中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 昔者从师断二愚。别来原只在须臾。 昔者:从前。断:断绝;二愚:指两个愚钝的人;别时:分手时;须臾:一会儿,片刻。译文
【注释】: 1、洲水日日生:洲上之水,天天都在涨涨。 2、洲花满烟雾:洲上的花朵,在云雾弥漫中若隐若现。 3、搴芳何处船:采摘芳香,不知船驶向何方。 4、莫失洲中路:不要迷失在洲上的小路上。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游赏了驼山落霞峰下诸景,为它们各赋一篇,最后以《醉石梅园》收尾,全诗共60句,每句四字,押平声韵。 “洲水日日生”,洲上的水,天天都在上涨。“洲花满烟雾”,洲上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