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瑞隆
醉为夏将军题画鹰 秋风日夕高,秋气净如洗。 一声骄自呼,狡兔奔不止。 注释:秋天的风在傍晚时分特别高,天空晴朗,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 一只矫健的大鹰展翅飞翔,它在空中盘旋、俯冲,发出阵阵清脆的叫声,仿佛是在炫耀自己的勇猛。 一只狡猾的小兔子惊慌失措地奔跑着,试图逃避鹰爪下的死亡
“十五伴郎宿,郎心似明月” 情诗中,常借明月比喻情人的清纯与美好。月亮作为自然景象,其皎洁无瑕象征着真挚情感。而“十五”可能指的是月亮圆满之夜,亦或是青年时期的美好时光,这样的夜晚更显得浪漫和珍贵。诗句中的“郎心似明月”表达了男子内心的光明和纯净,意味着他的情感如同明亮的月光一样清澈无暇。 “只恐二八来,分明有圆缺” “二八”在这里指代的是女子的青春年华
《追赠何嵩玄先生二首》是明代诗人伍瑞隆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翻译:} “一别人间二十年,泉台漠漠隔苍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与世隔绝的悲哀和无奈。"一别"意味着作者离开了人世,"人间"则指代了他所生活的时代或社会。"二十年"指的是作者离开人世的时间长度,而“泉台”通常指墓地,"漠漠"则是模糊、空旷的意思,形容墓地周围的环境。"隔苍烟"则是指墓地被茫茫的烟雾所环绕
诗句: 荒凉斜日隐残碑,双树同心傍墓垂。 译文: 在斜阳的荒凉下,一座残破的墓碑显得格外突出,两棵树木相互依偎在一起,仿佛在墓地旁低语。 赏析: 首句描绘了一个荒凉的场景,斜阳之下,一座残破的墓碑格外显眼,暗示着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沧桑。第二句“双树同心傍墓垂”则进一步描绘了树木与墓地之间的紧密联系,它们仿佛是墓地的守护者,默默陪伴着逝去的生命。这里的“双树同心”不仅表达了树木的数量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要求筛选信息,并加以分析即可。本题中“辛酉”指代时间,“芳祠”指代地点,“上柱国公”指代人物,“始祖”指代对象;“感赋”指代写作的对象,“俎豆”指代祭祀所用的礼器,“音容”指声音容貌,“元谱”即《元龟》,指代典籍等。 【答案】 译文: 旧日的祠堂里有几棵几经星霜的柏树,瞻拜祖先是从舞蹈开始的
注释: 高台山水之间,悠然自得地会听清风吹过的声音。 闲暇时或独自登山,坐下来看孤独的月亮爬上了天空。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在高台上欣赏自然景观的惬意心情。首句写诗人站在高台上,俯瞰周围壮丽的山水景色,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和清新。第二句写诗人偶尔也会独自登上高台,静坐观赏美丽的月色。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和愉悦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的赏析。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小题6分,共12分平臺。解答此题,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分别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几个方面分析即可。 本题中,第一句“秋晚同周公耀关子兴黄元实林鲁玉诸同年饮北廓”,意思是秋天晚时,我与周公耀关子兴黄元实林鲁玉诸同年饮酒于北廓;第二句“红尘亦自有幽期
【注释】: 1. 百尺楼头梦不同:指登楼远眺时,所感景象不同。 2. 聊将丘壑(yě,山野)付途穷:意谓将心中的丘壑之志寄托于旅途穷困之时。 3. 高悬虞(wèi)夏商周席:虞朝是西周的前身,夏、商、周三代是上古时代的三个朝代。 4. 坐待东西南北风:意思是在旅途中等待四面八方的风向。 5. 自觉江湖归枕簟,未烦舟楫到方蓬:指自己已觉得如入江湖,不需舟楫,自然也无需船楫前往远方。 6.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题,要求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寄怀昆仑山拾遗记昆仑九层层相去万里颇与淮南大宛诸书不同均之域内外名山莫有及也”,这是要求考生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题时注意从内容、结构、语言等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 译文:寄情于昆仑山,其高耸入云的灵气令人开颜,巍峨的仙都可手扪而登。昆仑山的群岳虽小,但都是华夷之邦;昆仑山的龙昂首于天地之间,是尊者的地位
【注释】 枕:枕头。郎:指妻子的丈夫。双玉臂:形容女子的双手如美玉般白嫩柔润。可怜:可爱,可亲。侬:你。片心:一片心意。郎手:男子的手臂。展转:翻来覆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夫妻之间恩爱的情诗,诗人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妻子深深的爱恋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