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行
注释: 江南乐四首 其四:我生长在炎热的南方,没有见过雪花飘落。整个冬天我都穿着暖和的衣服,但是看雪景还是觉得很美。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江南冬日景色的诗。诗人通过观察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感受,描绘出了一幅独特的江南冬日画面。 第一句“生居炎暖地”,诗人说自己生长在炎热的南方,这里的“炎”字形容天气炎热,而“暖地”则表明这个地方四季温暖如春,很少下雪。这种描述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 江南乐四首 其二 五月荔子红,香味胜如蜜。 有时泛小舟,雪藕采菱实。 注释: 此诗描述了江南五月荔枝成熟时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荔枝的红色、甜美的香气以及人们在小舟上采摘莲藕和菱角的情景,展现了江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诗人通过对荔枝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对大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通过描绘人们在小舟上采摘莲藕和菱角的场景
注释:人们常说江南的风光好,但我认为江南并不坏。到了冬天末梢,它就像春天一样,寒花绽放出新的花萼。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江南风光的赞美之情。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江南与其他地区的风光进行了对比,突出了江南独特的魅力。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江南冬末春初景色的描绘,展现了江南的美丽和生机。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
注释:江南的海味很多,一年四季都有。秋风时节螃蟹肥大,邀请朋友一起喝酒。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秋天在江南品尝蟹黄的惬意生活。诗人用“江南多海味,异品四时有”开篇,表达了江南地区海鲜丰富,四季皆宜的特点。接着以“秋风紫蟹肥,呼朋酌新酒”为结,形象地描述了秋天里,人们聚在一起,品尝美食,共度欢乐时光的温馨场景。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热烈,生动地展现了江南秋天的美好景象和人们的欢乐心情
【解析】 1.“竹下弹素琴”中“素琴”指没有雕饰的琴,用来形容琴的朴素、自然。 2.“空山秋意深”是说秋天的大山空旷寂寥,有深深的秋天气息。 3.“泠然太古音”中的“泠然”,形容声音悠扬清远。 【答案】 译文: 在竹林里弹奏着朴素的琴,秋天的山野空寂幽深。 琴声和山间的风声交融在一起,仿佛远古时代的遗音。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勾画出一个宁静的秋日景象
宿月溪黄山人山房 在静谧的山谷之中,四下无人,只有我一人独自居住在深山幽谷中。 山静四宇幽,松涛半空落。 四周寂静,山谷中只有我一人独自居住在深山之中。 松树的涛声在山谷中回荡,仿佛从空中飘落下来。 采药夜归来,黄云引孤鹤。 我在夜晚采药归来时,看到了黄云和一只孤独的白鹤。 译文: 在静谧的山谷里,四周无人,只有我一人独自居住在深山之中。 四周寂静,山谷中只有我一人独自居住在深山之中。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诗句: 1. 台夜:登台不见月,空有列星光。 2. 北斗涌地出,西风吹众芳。 译文: 在夜晚登上高楼,却看不到月亮,只有星星点点。 北斗星从地下冒出来,西风吹动着周围的花草。 注释: - 登台:站在高处,比喻为“高楼”,登台即登上高楼。 - 不见月:指在夜晚看不到月亮
【注释】 交游倾海内:交往遍布天下。 何如骨肉亲:怎么比得上亲生的骨肉关系呢? 悠悠行路者:在漫漫人生路上奔波的人。 素心人:指性情纯朴、忠厚诚实的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珍视,对人情世故的感慨。首句“交游倾海内”表明作者的朋友遍布各地,与四海为伍。第二句“何如骨肉亲”,表达了与家人相比,朋友之间更难以维系深厚的感情,因为亲情是血缘关系,而朋友则是因共同志趣和理想而产生的联系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的自况之作。 首句“照镜”二字,点明主题。次句承前,言人有美丑之分,各有其时,而镜子却不分青红皂白,一律照得清清楚楚。三、四句则进一步写人的老少不同。“朱颜”指年轻的时候,“白发”指老年的时候。说人老了,但衰老的程度并不大,所以“相去不多时”。这是从侧面落笔,与“青镜不容丝”相呼应,用比喻的方法,把人的青春年华和衰老程度作一对比。 全诗以“照镜”为题,实写自己一生的遭遇
【注释】 江亭夜宴:江边的亭子晚上设宴。 倒卷长风烟雾开:“倒卷”即逆风,意喻酒兴正酣。风卷残云,云雾散去,天幕渐开。烟指烟雾,也指月色,云雾散去后,月亮的光辉洒满大地。 青天送月海门来:“青天”指晴朗的天空,“海门”指大海,海之门户。诗人在明月映照下,仿佛看到了海的门户敞开了,一轮皓月飞来。 高歌起舞瑶台上:“高歌”指放声歌唱,“瑶台”是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此处比喻宴会上歌舞升平,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