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于汴
注释: 支言:指支离破碎的言辞。 根:根基,比喻根本。 不在口:不表现在口头上。 任尔:任你怎样。 三百缄:三百封信。 根动口自剖:根基松动,自然就会暴露出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支言”和“根”这两个关键词来表达诗人对言语本质的思考。首先,“支言亦有根”,意味着即使是支离破碎的言辞,也有其内在的逻辑和根基。其次,“根深不在口”,强调了根基的重要性,指出真正的根基不是表面的言语
【赏析】 作者不详。此诗以“省躬”为题,言其内容主要涉及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首句“尔窥事迟迟”,意在提醒自己观察事物要仔细认真,不可草率行事;第二句“喜怒勿遽发”,则是告诫自己遇到喜怒之事时要冷静处理,不可轻易表露情感;第三句“尔处事疏疏”,则是指自己在处理事务时要细心谨慎,不能马虎大意;第四句“经理须密切”,则是强调在管理事务时要注重细节,不能疏忽大意。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
注释: 1. 制念如缚鹿,一排而一抵——意思是说,控制自己的思想就像捆住一只鹿,虽然只有一条绳子但却能将其控制住。 2. 无念乃无缚——没有杂念就没有被束缚。 3. 正襟堕支体——端正的衣领下垂到身体,形容人端庄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人生哲理的诗,通过比喻和对比的方式,阐述了控制思想的重要性以及保持端庄形象的必要性。 “制念如缚鹿”,以鹿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控制思想的过程
【注释】 意:心思。左:指心向左偏。投:投掷。足:指脚向前。齿剑:比喻锋利的牙齿。扬:扬起。焚:燃烧。 【赏析】 本诗为《省躬帖》的开头两句,全篇写自己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希望别人能批评指正。 “意左莫投足”的意思是,心中不端正就不要随意妄动,要慎言慎行。这里用“意左”和“莫投足”来表明作者在自省时所持的态度。 “言违急敛唇”的意思是,如果说话与内心不一致,就要收敛嘴唇,不要随便说出口。这句是说
释义:刘戒释说文义,潘安不议论我。 难道谈学习圣人之道,不要超越自己的身体吗? 注释:省躬(xiǎng)诗:反省自问的诗句。刘戒:指刘向。《后汉书·刘向传》称他“好学深思,造《新序》、《说苑》,又著书,言‘臣下小过失,辄记之’”,这里用“释文义”暗指其著作《新序》。潘岳(247—300),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他与石崇、左思齐名,被后人称为“三曹”。他的诗歌多描写男女爱情
【注释】 省躬: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何事须明心:为什么一定要明察自己的内心呢?神通无更有:没有比神通更重要的了。一朝心其心:一旦能明白自己心中的想法。宇宙在吾手:整个宇宙都在我掌握之中。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认识和内心世界的独特见解。 首句“何事须明心”,诗人提出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他并不主张人们刻意去探寻什么真理、法则,而是要求人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释义】:这首诗是诗人为友人写来,表示对友人的祝贺,并希望他今后能继续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巴曲”是指《巴渝舞曲》,这是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舞蹈;“阳春”是指《阳春白雪》,是古代一首著名的古琴曲。 【赏析】:此诗用“何事”、“既”、“更得听言人”三个疑问句,把诗句分成三节,一问二答,层次分明,结构工整。开头两句“何事赏巴曲?何事唱阳春”,诗人在祝贺友人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愿望
【注释】 诸有:指所有。 诸无:指没有。 灵:神妙,高妙。 一何:多么。 【赏析】 此诗为《省躬常科》,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以“省躬”二字为题,借省躬来表达自己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心志。诗中以“不能无”和“不能有”相对照,表达了对“灵”与“不灵”的不同看法;又以“灵”与“不灵”相对照,表达了对“有”与“无”的不同看法。这种对比手法使诗歌具有了鲜明的特色
【注解】 省躬诗: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规范的诗歌。 天雨之润,指天降甘霖滋润万物。 倾盆:形容雨水大而多。 侈口:指张开嘴巴。 陈:陈述。 知应:指知道该做什么。 匪(非):同“非”,不,没有。 济:救助,救济。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反省自己行为的诗歌,全诗用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的行为,抒发了作者反思自己行为的思想情感,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首句“天雨之润禾,倾盆不如细。”写大雨倾盆而下
注释:有时候,我放纵天性行事,这是明白无误的;但有时,我又感到后悔,因为我对世间的感情太过执着。 赏析: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遵循“大道”与追求世俗情感之间的矛盾冲突。诗人以“省躬”为题,表达了他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审视。开头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时而放纵天性、时而感到懊悔的矛盾心态。中间两句,诗人进一步展开这种矛盾,通过对比“大道”与“世间情”,揭示了他内心的挣扎与困惑。最后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