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有不能无,诸无不能有。
灵性一何灵,无无仍有有。
【注释】
诸有:指所有。
诸无:指没有。
灵:神妙,高妙。
一何:多么。
【赏析】
此诗为《省躬常科》,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以“省躬”二字为题,借省躬来表达自己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心志。诗中以“不能无”和“不能有”相对照,表达了对“灵”与“不灵”的不同看法;又以“灵”与“不灵”相对照,表达了对“有”与“无”的不同看法。这种对比手法使诗歌具有了鲜明的特色,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思考。
诸有不能无,诸无不能有。
灵性一何灵,无无仍有有。
【注释】
诸有:指所有。
诸无:指没有。
灵:神妙,高妙。
一何:多么。
【赏析】
此诗为《省躬常科》,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以“省躬”二字为题,借省躬来表达自己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心志。诗中以“不能无”和“不能有”相对照,表达了对“灵”与“不灵”的不同看法;又以“灵”与“不灵”相对照,表达了对“有”与“无”的不同看法。这种对比手法使诗歌具有了鲜明的特色,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思考。
诗一: 南州高士出皇都,阴雨三旬汇若湖。 一旦铨郎辞墨绶,满朝台谏伏青蒲。 注释:南州高士,指徐明衡;皇都,指南京;阴雨三十日,形容时间久长;汇若湖,指的是杭州西湖。 赏析:首句写徐明衡作为南州的高士被选拔至皇都,暗示他具有非凡的才能和地位。第二句描绘了一个长时间的阴雨天,形容时间的漫长和环境的艰苦。第三句表达了徐明衡离开官场后,满朝官员都对他表示敬意和羡慕。第四句则是对徐明衡的赞扬
注释:三月的黄河汾水两岸风光秀丽,我行走在通往献王家的道路上。清江上空有云朵守护,龙眠山安然无恙;碧汉天空风高气爽,雁群斜飞成行。道路崎岖忘记辛劳,因日食而感到疲惫;尘襟忽然变得清新,闻到了春天的气息。光辉仪态不能让人隔绝,柳树轻拂着青枝,梅花绽放着芬芳。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前往献王家的路上所见到的美丽景色和感受到的美好心情。诗中“三月河汾剩物华”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河水清澈
【注释】 《和吕豫石天部儆学诗十首》是南宋诗人陈亮的组诗作品。此诗为第四首,作者借“游丝”自喻,以“赘疣”、“扰”、“钩”等词,抒发自己对世俗名利的厌倦之情。 身外:身上。赘疣:赘生在皮肉上的瘤子。 营营:忙忙碌碌的样子。事:指世俗的名利、权位。 翻成:反而使……变成……扰:扰乱。 直肠:通体正中;比喻正直的人。硬作钩:把正直的人当作钓饵。 甘饮:乐于饮酒。 著屐(jī):穿木底的鞋。屐,音基
睿思讲罢讲何思,请更参详率性时。 膝下瞻依宁俟虑,井边怵惕那容迟。 也知研究堪穷髓,绝胜疏浮但撩皮。 只是不思原圣脉,入门争可让些儿。 注释: 1. 睿思:深远的思考,指对学问或真理的深入思考。 2. 讲何思:询问如何思考或如何对待思考。 3. 率性时:遵循本性的时候,即按照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本性去行动。 4. 膝下瞻依:形容子女或下属对父母或上级的依赖和尊敬。 5. 宁俟虑:宁愿等待思考的结果
注释:牛耳词坛,指文人聚集的词坛。孰与京,与谁相比?留连,舍不得离开。端为迟行,是为了推迟行程。几年相忆,好几年来一直思念。双鱼赤,指书信。躬逢,亲自遇到。错落奚囊,指才学出众或学问渊博的人。刚喜极,非常高兴。咨嗟嫠纬,指感叹自己年老色衰。却愁生,感到忧愁。全凭一醉浇离绪,全靠借酒浇愁来消解离别的痛苦。到东人,指东晋名士谢安。呼酒觥,请喝酒。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告别友人太宇贤藩时所作
【注释】 勿用区区叹德孤:不要因为自己德才不济而感叹孤单。 茫茫宁匪尽人夫:茫茫大海难道不是天下所有的男子吗? 试询乾父皆男也:试着问问那些父亲们,他们都是男的啊! 可道街氓不圣乎:可以这样说,街头的百姓中难道没有圣人吗? 有我一堂分肺腑:有我一家人,我们的家就像肺腑一样。 同人千圣点头颅:我们这些平凡的人,也能像千千万万圣贤一样去努力、去奋斗。 阳和未到冰难解:太阳暖和了,冰雪才能融化。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的诗句和翻译: 第一句“共道榴花结子多”,意思是说人们通常认为榴花(即石榴)的果实非常多。这里,“共道”表示大家普遍的看法,而“榴花结子多”则是对这种看法的具体描述,强调了榴花果实的丰富。 第二句“百花阶下共森罗”,描述了一种景象,即在百花盛开的台阶下,各种花卉繁盛地生长。这里的“百花阶下”指的是一个花卉众多的地方,而“森罗”则意味着丰富多彩且密集。 第三句“滔滔万派归沧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全诗如下: 吾性原从未有孩,五常百行甫成才。 太初太始须参也,一欲一为可漫哉。 身濯江流才是洁,眼迷跬步未云开。 曾观乡党十篇否,检点衣裳饮馔来。 注释: 1. 吾性原从未有孩:我的性格原本没有孩子气,即纯真无邪。 2. 五常:儒家认为的人的五种基本道德修养。 3. 百行:指人的各种行为和品德。 4. 太初太始(tài chū tài shǐ):古代哲学用语
【注释】 和:应和;天部:指天上。尼山:指泰山,因山上多石而得名。盍(hé):何不。分:区分。介:界限,界限分明。殷殷:勤苦的样子。防错:防止差错。殷殷防错常询路,战战临深为过关:殷殷地勤于防范错误,常常询问道路,在深深的水中过河,要谨慎行事。老我:指作者自己。耿耿:有心事的样子。中宵耿耿未能闲:深夜里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赏析】 《和吕豫石天部儆学诗十首其七》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作品
注释:不要随便把心意当作心,才说寻找心是找不到的。 固然在一腔难以问际,虽然万备不容针。 不是凭轴在空轮饰,觅得丹来遍地金。 千古斋心颜氏子,聪明黜尽只潜沉。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修炼和悟道的深刻见解。首句"等闲莫把意为心",告诫人们不要轻易把心意当作真正的心;次句"才说寻心无可寻",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指出真正的心是无法寻找到的。第三句"固在一腔难问际",则揭示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
【注释】 意:心思。左:指心向左偏。投:投掷。足:指脚向前。齿剑:比喻锋利的牙齿。扬:扬起。焚:燃烧。 【赏析】 本诗为《省躬帖》的开头两句,全篇写自己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希望别人能批评指正。 “意左莫投足”的意思是,心中不端正就不要随意妄动,要慎言慎行。这里用“意左”和“莫投足”来表明作者在自省时所持的态度。 “言违急敛唇”的意思是,如果说话与内心不一致,就要收敛嘴唇,不要随便说出口。这句是说
注释:有时候,我放纵天性行事,这是明白无误的;但有时,我又感到后悔,因为我对世间的感情太过执着。 赏析: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遵循“大道”与追求世俗情感之间的矛盾冲突。诗人以“省躬”为题,表达了他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审视。开头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时而放纵天性、时而感到懊悔的矛盾心态。中间两句,诗人进一步展开这种矛盾,通过对比“大道”与“世间情”,揭示了他内心的挣扎与困惑。最后两句
【释义】:这首诗是诗人为友人写来,表示对友人的祝贺,并希望他今后能继续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巴曲”是指《巴渝舞曲》,这是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舞蹈;“阳春”是指《阳春白雪》,是古代一首著名的古琴曲。 【赏析】:此诗用“何事”、“既”、“更得听言人”三个疑问句,把诗句分成三节,一问二答,层次分明,结构工整。开头两句“何事赏巴曲?何事唱阳春”,诗人在祝贺友人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愿望
``` 些个失人意,愁肠百叠萦。 却诧元城子,梅州鼾睡声。 诗句注释 1. “些个失人意”:表达了诗人感到失望和不被理解的情感。 “些个”是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增添了话语的亲切感。 2. “愁肠百叠萦”:形容诗人内心充满了忧愁,如同百层纠结一般无法解脱。 3. “却诧元城子”:指诗人对某人感到惊讶或不理解。“却”字表示转折,“元城子”可能是指特定的人物或事件。 4. “梅州鼾睡声”
注释: 谈忠多负,谈忠是说忠诚。多负,即多有背弃。主,指君主。 论孝未酬,论孝,指孝顺父母之事。未酬,没有回报。 呴(xǔ)濡才似发,濡,沾湿。濡濡,形容水流声。才似发,比喻才气刚发。 相负,相互违背。便生嗔,立即产生愤怒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的《省躬自愧五首》中的第四首。全诗以议论和叙事相结合,通过诗人的自我反思,表达了他对自己行为的自责和反省。 首句“谈忠多负主”中的“谈忠”
诗句注释: - 不作井中泥,辄鸣床上琴。 - 匡人何予有,况为废讴吟。 译文: - 我不做井底之蛙,却发出声音在床前弹琴, - 那些试图矫正我的人又怎能理解我呢? 赏析: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与反思。诗中的“不作井中泥,辄鸣床上琴”形象地描述了诗人不愿被局限于狭小空间,而向往开阔世界的心态。他通过弹琴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抱负,但这种表达却引来了匡正者的攻击。 - “匡人何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