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于汴
【注解】 1. 省躬(xǐng):自我反省。 2. 无谓:没有意义,不值得。 3. 楚可疑:楚国是可疑的,因为屈原曾投江自尽,所以后人认为楚国不可靠。 4. 赵孟:即赵衰,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5. 坦坦:宽厚、坦荡的样子。 6. 留侯:张良,字子房。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没有必要去怀疑楚国是不可信赖的,因为屈原投江自尽后,世人认为楚国不可靠。同样,没有必要去怀疑赵国是可以依靠的
【注释】 省躬:自我反省。郤(xì):怨恨,嫌隙。 歧路:岔路口。左:指左边。 合:聚合。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写草木的“离”与“合”,寓意人的聚散、悲欢。诗的上句写草本植物在春天萌发新枝时,枝叶茂盛,彼此靠拢在一起。下句写草本植物到夏天开花时,花落花开,相互分离。诗的后两句则以草木的“离”与“合”来喻示人生聚散悲欢。人与人相遇,有时相聚欢乐,有时分别悲伤;相聚时,要相互体谅、关心
注释: 戚休掣电来, 戚休,即“戚戚”,忧思;掣电,闪电。 得丧迅雷起, 得丧,指人的得势与失势。迅雷,比喻突然而来的祸难或喜事。 心澄目不摇, 心澄,心境清静;目不摇,目光不乱动。 凭言了生死, 凭言,凭借语言;了生死,佛教语,意即了却生命和死亡的烦恼。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得与失时所持有的坦然态度。诗的前两句描绘出闪电般突至的灾祸,使人惊慌失措;后两句则以恬淡的心态对之视若不见
诗句注释: - 不作井中泥,辄鸣床上琴。 - 匡人何予有,况为废讴吟。 译文: - 我不做井底之蛙,却发出声音在床前弹琴, - 那些试图矫正我的人又怎能理解我呢? 赏析: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与反思。诗中的“不作井中泥,辄鸣床上琴”形象地描述了诗人不愿被局限于狭小空间,而向往开阔世界的心态。他通过弹琴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抱负,但这种表达却引来了匡正者的攻击。 - “匡人何予有
【注释】 1.省躬诗:反省自己的诗歌。 2.惟敬能生乐,恣睢成闷怀:只有尊敬才能产生欢乐,放纵任性会形成忧愁的胸怀。 3.寻常莫造次:平常的日子不要匆忙急躁。 4.戎好笑中来:在战争的空隙里得到乐趣。 【赏析】 《省躬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以简洁的笔法写自己“省躬”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的看法,即应当“惟敬能生乐,恣睢成闷怀”,只有尊敬他人,才能获得快乐,而放纵任性则会带来忧愁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和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大木充栋梁”句中,“省躬”是古代的一种修身反省的活动,此处指“反省自身”。从诗句来看,诗人以“大木”自比,意谓自己如同栋梁一样高大,支撑着国家,也支撑着百姓;又以“美裳衣”自比,表明自己如锦绣一般华贵。诗人通过“省躬”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环观叹奇稀”,意思是说,环顾四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语言的积累。“省躬诗”是作者自题小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人生经历的体悟。 【答案】 译文:飞鸟掠过远方的江岸,旭日光芒荡涤着树林。我心无挂碍,去留自如,可媲美达士之心。注释:省躬:自我反省。飞云流远浦:飞鸟掠过远处的江岸。旭光荡风林:旭日光芒荡涤着树林。可拟达者心:可媲美达士之心。赏析:诗人以自然景色入诗,表现自己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前两句写景
``` 些个失人意,愁肠百叠萦。 却诧元城子,梅州鼾睡声。 诗句注释 1. “些个失人意”:表达了诗人感到失望和不被理解的情感。 “些个”是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增添了话语的亲切感。 2. “愁肠百叠萦”:形容诗人内心充满了忧愁,如同百层纠结一般无法解脱。 3. “却诧元城子”:指诗人对某人感到惊讶或不理解。“却”字表示转折,“元城子”可能是指特定的人物或事件。 4. “梅州鼾睡声”
注释: 谈忠多负,谈忠是说忠诚。多负,即多有背弃。主,指君主。 论孝未酬,论孝,指孝顺父母之事。未酬,没有回报。 呴(xǔ)濡才似发,濡,沾湿。濡濡,形容水流声。才似发,比喻才气刚发。 相负,相互违背。便生嗔,立即产生愤怒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的《省躬自愧五首》中的第四首。全诗以议论和叙事相结合,通过诗人的自我反思,表达了他对自己行为的自责和反省。 首句“谈忠多负主”中的“谈忠”
注释: 1. "卒然":忽然。 2. "辄":就,便。 3. "舛错":错误。 4. "检点":检查,审阅。 5. "已":止,句尾。 6. "胡以":何以,为何。 7. "预":参与。 8. "造次":仓促之中。 9. "必于此":一定要在这里。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人在奉先县的时候,写下了这首《省躬》诗。 “卒然”两句,意思是说:突然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