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流远浦,旭光荡风林。
去住倏不滞,可拟达者心。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语言的积累。“省躬诗”是作者自题小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人生经历的体悟。
【答案】
译文:飞鸟掠过远方的江岸,旭日光芒荡涤着树林。我心无挂碍,去留自如,可媲美达士之心。注释:省躬:自我反省。飞云流远浦:飞鸟掠过远处的江岸。旭光荡风林:旭日光芒荡涤着树林。可拟达者心:可媲美达士之心。赏析:诗人以自然景色入诗,表现自己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飞云流远浦,旭光荡风林。
去住倏不滞,可拟达者心。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语言的积累。“省躬诗”是作者自题小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人生经历的体悟。
【答案】
译文:飞鸟掠过远方的江岸,旭日光芒荡涤着树林。我心无挂碍,去留自如,可媲美达士之心。注释:省躬:自我反省。飞云流远浦:飞鸟掠过远处的江岸。旭光荡风林:旭日光芒荡涤着树林。可拟达者心:可媲美达士之心。赏析:诗人以自然景色入诗,表现自己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诗一: 南州高士出皇都,阴雨三旬汇若湖。 一旦铨郎辞墨绶,满朝台谏伏青蒲。 注释:南州高士,指徐明衡;皇都,指南京;阴雨三十日,形容时间久长;汇若湖,指的是杭州西湖。 赏析:首句写徐明衡作为南州的高士被选拔至皇都,暗示他具有非凡的才能和地位。第二句描绘了一个长时间的阴雨天,形容时间的漫长和环境的艰苦。第三句表达了徐明衡离开官场后,满朝官员都对他表示敬意和羡慕。第四句则是对徐明衡的赞扬
注释:三月的黄河汾水两岸风光秀丽,我行走在通往献王家的道路上。清江上空有云朵守护,龙眠山安然无恙;碧汉天空风高气爽,雁群斜飞成行。道路崎岖忘记辛劳,因日食而感到疲惫;尘襟忽然变得清新,闻到了春天的气息。光辉仪态不能让人隔绝,柳树轻拂着青枝,梅花绽放着芬芳。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前往献王家的路上所见到的美丽景色和感受到的美好心情。诗中“三月河汾剩物华”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河水清澈
【注释】 《和吕豫石天部儆学诗十首》是南宋诗人陈亮的组诗作品。此诗为第四首,作者借“游丝”自喻,以“赘疣”、“扰”、“钩”等词,抒发自己对世俗名利的厌倦之情。 身外:身上。赘疣:赘生在皮肉上的瘤子。 营营:忙忙碌碌的样子。事:指世俗的名利、权位。 翻成:反而使……变成……扰:扰乱。 直肠:通体正中;比喻正直的人。硬作钩:把正直的人当作钓饵。 甘饮:乐于饮酒。 著屐(jī):穿木底的鞋。屐,音基
睿思讲罢讲何思,请更参详率性时。 膝下瞻依宁俟虑,井边怵惕那容迟。 也知研究堪穷髓,绝胜疏浮但撩皮。 只是不思原圣脉,入门争可让些儿。 注释: 1. 睿思:深远的思考,指对学问或真理的深入思考。 2. 讲何思:询问如何思考或如何对待思考。 3. 率性时:遵循本性的时候,即按照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本性去行动。 4. 膝下瞻依:形容子女或下属对父母或上级的依赖和尊敬。 5. 宁俟虑:宁愿等待思考的结果
注释:牛耳词坛,指文人聚集的词坛。孰与京,与谁相比?留连,舍不得离开。端为迟行,是为了推迟行程。几年相忆,好几年来一直思念。双鱼赤,指书信。躬逢,亲自遇到。错落奚囊,指才学出众或学问渊博的人。刚喜极,非常高兴。咨嗟嫠纬,指感叹自己年老色衰。却愁生,感到忧愁。全凭一醉浇离绪,全靠借酒浇愁来消解离别的痛苦。到东人,指东晋名士谢安。呼酒觥,请喝酒。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告别友人太宇贤藩时所作
【注释】 勿用区区叹德孤:不要因为自己德才不济而感叹孤单。 茫茫宁匪尽人夫:茫茫大海难道不是天下所有的男子吗? 试询乾父皆男也:试着问问那些父亲们,他们都是男的啊! 可道街氓不圣乎:可以这样说,街头的百姓中难道没有圣人吗? 有我一堂分肺腑:有我一家人,我们的家就像肺腑一样。 同人千圣点头颅:我们这些平凡的人,也能像千千万万圣贤一样去努力、去奋斗。 阳和未到冰难解:太阳暖和了,冰雪才能融化。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的诗句和翻译: 第一句“共道榴花结子多”,意思是说人们通常认为榴花(即石榴)的果实非常多。这里,“共道”表示大家普遍的看法,而“榴花结子多”则是对这种看法的具体描述,强调了榴花果实的丰富。 第二句“百花阶下共森罗”,描述了一种景象,即在百花盛开的台阶下,各种花卉繁盛地生长。这里的“百花阶下”指的是一个花卉众多的地方,而“森罗”则意味着丰富多彩且密集。 第三句“滔滔万派归沧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全诗如下: 吾性原从未有孩,五常百行甫成才。 太初太始须参也,一欲一为可漫哉。 身濯江流才是洁,眼迷跬步未云开。 曾观乡党十篇否,检点衣裳饮馔来。 注释: 1. 吾性原从未有孩:我的性格原本没有孩子气,即纯真无邪。 2. 五常:儒家认为的人的五种基本道德修养。 3. 百行:指人的各种行为和品德。 4. 太初太始(tài chū tài shǐ):古代哲学用语
【注释】 和:应和;天部:指天上。尼山:指泰山,因山上多石而得名。盍(hé):何不。分:区分。介:界限,界限分明。殷殷:勤苦的样子。防错:防止差错。殷殷防错常询路,战战临深为过关:殷殷地勤于防范错误,常常询问道路,在深深的水中过河,要谨慎行事。老我:指作者自己。耿耿:有心事的样子。中宵耿耿未能闲:深夜里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赏析】 《和吕豫石天部儆学诗十首其七》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作品
注释:不要随便把心意当作心,才说寻找心是找不到的。 固然在一腔难以问际,虽然万备不容针。 不是凭轴在空轮饰,觅得丹来遍地金。 千古斋心颜氏子,聪明黜尽只潜沉。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修炼和悟道的深刻见解。首句"等闲莫把意为心",告诫人们不要轻易把心意当作真正的心;次句"才说寻心无可寻",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指出真正的心是无法寻找到的。第三句"固在一腔难问际",则揭示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和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大木充栋梁”句中,“省躬”是古代的一种修身反省的活动,此处指“反省自身”。从诗句来看,诗人以“大木”自比,意谓自己如同栋梁一样高大,支撑着国家,也支撑着百姓;又以“美裳衣”自比,表明自己如锦绣一般华贵。诗人通过“省躬”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环观叹奇稀”,意思是说,环顾四周
注释: 1. "卒然":忽然。 2. "辄":就,便。 3. "舛错":错误。 4. "检点":检查,审阅。 5. "已":止,句尾。 6. "胡以":何以,为何。 7. "预":参与。 8. "造次":仓促之中。 9. "必于此":一定要在这里。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人在奉先县的时候,写下了这首《省躬》诗。 “卒然”两句,意思是说:突然之间
【赏析】 作者不详。此诗以“省躬”为题,言其内容主要涉及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首句“尔窥事迟迟”,意在提醒自己观察事物要仔细认真,不可草率行事;第二句“喜怒勿遽发”,则是告诫自己遇到喜怒之事时要冷静处理,不可轻易表露情感;第三句“尔处事疏疏”,则是指自己在处理事务时要细心谨慎,不能马虎大意;第四句“经理须密切”,则是强调在管理事务时要注重细节,不能疏忽大意。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
【解析】 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理解诗意,把握关键词语的意思。“省躬”的意思是反省自己的行为。“四座”指众人。“惕兮敬靡忘”意思是警惕啊,不要以为这是小过失,不要因为小过失而自责。“勿以为细咎”意思是不要因为小过失而自责。“细咎”,即小错误。“省躬”就是反省自己,“省”字是动词,有反省的意思;“躬”是代词,这里指代诗人自己。“四座”指在座的人,“四座皆回首”意谓大家纷纷回头审视、议论
【注解】 1. 省躬(xǐng):自我反省。 2. 无谓:没有意义,不值得。 3. 楚可疑:楚国是可疑的,因为屈原曾投江自尽,所以后人认为楚国不可靠。 4. 赵孟:即赵衰,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5. 坦坦:宽厚、坦荡的样子。 6. 留侯:张良,字子房。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没有必要去怀疑楚国是不可信赖的,因为屈原投江自尽后,世人认为楚国不可靠。同样,没有必要去怀疑赵国是可以依靠的
【注释】 知几:了解自己。不辱:不受污辱。况令:更何况。走肉:比喻没有灵魂或无主见的人。 【赏析】 《省躬诗》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一首诗,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平仄相间,音调铿锵;其用意深微,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首句“知几者不辱”,意思是说了解自己的人,不会受人欺侮。“不辱”二字,既表明了作者的自信,又暗含着一种反讽的意味,使人感到他对于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有一种深刻的认识。 次句“况令辱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