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于汴
【注释】 省躬诗:反省自己的诗歌。省,反思;躬,自身。 弥:充满。 至密:极严密、极精密。 恢恢:辽阔广大的样子。 放非由近去:物之散开,非由近处而始。 卷不远方归:物之卷曲,不因远而止。 【赏析】 此诗为省躬之作(即自我反省的诗歌)。作者在首句中提出“有物”,接着指出其“弥天地”的特点,“弥”即充满的意思。第二句说:“至密至恢恢。”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个物体极其严密,极其广大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句“不识严僮仆”,意思是不认识那严肃的仆人,即仆从。“严”字是形容词,表示严肃、严格,此处用来形容仆人。第二句“能无畏影衾”,意思是说能够不怕那影子似的衾被(指床上的被褥)来吓唬自己。第三句“心开双目朗”,意为内心开朗,眼睛明亮。第四句“匝地鬼神森”,指的是四周的鬼怪也多了起来,这里形容了诗人内心的恐惧与忧虑。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开阔,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的无奈和焦虑
诗句解析 1 养气如养虎,虎哮制则难。 - 养气:保养、培养自己的气场或气质,通常指修养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力量。 - 虎:这里比喻强大、威严的个体或势力。 - 哮制:虎的吼叫声具有威慑性,这里暗示强大的气场对自我的压制或控制。 - 难:表示在培养这种强大的气场时遇到的挑战或困难。 2. 养心如养龙,龙变以能蟠。 - 养心:培养、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稳定,通常指心理层面的修养或调整。 - 龙
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 诗句: 天下极难事,取土益高陵。千秋华岳顶,帝座几人登。 - 译文: 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从高处挖掘土石填平山陵。千年后,只有华山之巅能有人登上去观赏那壮丽景色。 - 注释: 1. "天下极难事" - 这是诗人对天下最难完成的事情的描述。 2. "取土益高陵" - 描述的是挖掘土石来填补或增高山陵的工作。 3. "千秋" - 表示很长时间,这里用来强调时间的漫长
【注释】 省躬:反省。雠(chóu):怨恨。讪(shàn):毁谤,诋毁。几席:指坐具。笑谈间: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好师:善于言教的人。大患:大毛病。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善于言教的人,往往容易招致人们的反感与忌恨。诗的起句“以言教者雠”,是说那些用言语教诲别人的人往往会招来别人的怨恨与仇恨;第二句“以言教者讪”,是说那些用言语教育别人的人往往会遭到别人的诽谤与讥讽。这两个句子
【注释】 知几:了解自己。不辱:不受污辱。况令:更何况。走肉:比喻没有灵魂或无主见的人。 【赏析】 《省躬诗》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一首诗,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平仄相间,音调铿锵;其用意深微,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首句“知几者不辱”,意思是说了解自己的人,不会受人欺侮。“不辱”二字,既表明了作者的自信,又暗含着一种反讽的意味,使人感到他对于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有一种深刻的认识。 次句“况令辱相续”
【解析】 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理解诗意,把握关键词语的意思。“省躬”的意思是反省自己的行为。“四座”指众人。“惕兮敬靡忘”意思是警惕啊,不要以为这是小过失,不要因为小过失而自责。“勿以为细咎”意思是不要因为小过失而自责。“细咎”,即小错误。“省躬”就是反省自己,“省”字是动词,有反省的意思;“躬”是代词,这里指代诗人自己。“四座”指在座的人,“四座皆回首”意谓大家纷纷回头审视、议论
注释: 1. 省躬诗:指咏物诗。 2. 一水满不容:意谓大水泛滥,淹没了一切。 3. 一水满欲施:意谓洪水将要退去。 4. 海若乃汪汪:意谓大海波涛汹涌,水势浩大。 5. 二水小如卮:意谓两条小溪细得像酒杯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述大海、江河等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一水满不容”,描绘了大水泛滥的景象,意谓大水泛滥,淹没了一切。这里的“一水”指的是大海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诗是“赏析”,则答题时注意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如是“炼字”,则要注意理解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及表情达意的效果。此诗句的意思分别是:为什么总是多忘事呢,是因为心中没有这些事;水清明了自然能照见东西,但污垢远了镜子就昏暗不明了。 【答案】 ①何故多遗忘,知因心不存。②为何总是多忘事呢,是因为心中没有这些事
【注释】 保心:保护自己的心。如:象、好像。保印:比喻保护好印章。印去能吏拙:比喻像好的官印一样,可以保全自己的官职。事心:处理事情时,要如同对待父母一样,使人们安心、愉快。 【赏析】 此诗是一首劝诫之诗。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告诫世人要像保护官印那样保护心印,以保自身安全和稳定;同时要求做官的人,要像对待父母一样,关心百姓疾苦,使他们心情愉快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