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心如保印,印去能吏拙。
事心如事亲,常令安且悦。
【注释】
保心:保护自己的心。如:象、好像。保印:比喻保护好印章。印去能吏拙:比喻像好的官印一样,可以保全自己的官职。事心:处理事情时,要如同对待父母一样,使人们安心、愉快。
【赏析】
此诗是一首劝诫之诗。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告诫世人要像保护官印那样保护心印,以保自身安全和稳定;同时要求做官的人,要像对待父母一样,关心百姓疾苦,使他们心情愉快地生活。
保心如保印,印去能吏拙。
事心如事亲,常令安且悦。
【注释】
保心:保护自己的心。如:象、好像。保印:比喻保护好印章。印去能吏拙:比喻像好的官印一样,可以保全自己的官职。事心:处理事情时,要如同对待父母一样,使人们安心、愉快。
【赏析】
此诗是一首劝诫之诗。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告诫世人要像保护官印那样保护心印,以保自身安全和稳定;同时要求做官的人,要像对待父母一样,关心百姓疾苦,使他们心情愉快地生活。
诗一: 南州高士出皇都,阴雨三旬汇若湖。 一旦铨郎辞墨绶,满朝台谏伏青蒲。 注释:南州高士,指徐明衡;皇都,指南京;阴雨三十日,形容时间久长;汇若湖,指的是杭州西湖。 赏析:首句写徐明衡作为南州的高士被选拔至皇都,暗示他具有非凡的才能和地位。第二句描绘了一个长时间的阴雨天,形容时间的漫长和环境的艰苦。第三句表达了徐明衡离开官场后,满朝官员都对他表示敬意和羡慕。第四句则是对徐明衡的赞扬
注释:三月的黄河汾水两岸风光秀丽,我行走在通往献王家的道路上。清江上空有云朵守护,龙眠山安然无恙;碧汉天空风高气爽,雁群斜飞成行。道路崎岖忘记辛劳,因日食而感到疲惫;尘襟忽然变得清新,闻到了春天的气息。光辉仪态不能让人隔绝,柳树轻拂着青枝,梅花绽放着芬芳。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前往献王家的路上所见到的美丽景色和感受到的美好心情。诗中“三月河汾剩物华”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河水清澈
【注释】 《和吕豫石天部儆学诗十首》是南宋诗人陈亮的组诗作品。此诗为第四首,作者借“游丝”自喻,以“赘疣”、“扰”、“钩”等词,抒发自己对世俗名利的厌倦之情。 身外:身上。赘疣:赘生在皮肉上的瘤子。 营营:忙忙碌碌的样子。事:指世俗的名利、权位。 翻成:反而使……变成……扰:扰乱。 直肠:通体正中;比喻正直的人。硬作钩:把正直的人当作钓饵。 甘饮:乐于饮酒。 著屐(jī):穿木底的鞋。屐,音基
睿思讲罢讲何思,请更参详率性时。 膝下瞻依宁俟虑,井边怵惕那容迟。 也知研究堪穷髓,绝胜疏浮但撩皮。 只是不思原圣脉,入门争可让些儿。 注释: 1. 睿思:深远的思考,指对学问或真理的深入思考。 2. 讲何思:询问如何思考或如何对待思考。 3. 率性时:遵循本性的时候,即按照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本性去行动。 4. 膝下瞻依:形容子女或下属对父母或上级的依赖和尊敬。 5. 宁俟虑:宁愿等待思考的结果
注释:牛耳词坛,指文人聚集的词坛。孰与京,与谁相比?留连,舍不得离开。端为迟行,是为了推迟行程。几年相忆,好几年来一直思念。双鱼赤,指书信。躬逢,亲自遇到。错落奚囊,指才学出众或学问渊博的人。刚喜极,非常高兴。咨嗟嫠纬,指感叹自己年老色衰。却愁生,感到忧愁。全凭一醉浇离绪,全靠借酒浇愁来消解离别的痛苦。到东人,指东晋名士谢安。呼酒觥,请喝酒。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告别友人太宇贤藩时所作
【注释】 勿用区区叹德孤:不要因为自己德才不济而感叹孤单。 茫茫宁匪尽人夫:茫茫大海难道不是天下所有的男子吗? 试询乾父皆男也:试着问问那些父亲们,他们都是男的啊! 可道街氓不圣乎:可以这样说,街头的百姓中难道没有圣人吗? 有我一堂分肺腑:有我一家人,我们的家就像肺腑一样。 同人千圣点头颅:我们这些平凡的人,也能像千千万万圣贤一样去努力、去奋斗。 阳和未到冰难解:太阳暖和了,冰雪才能融化。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的诗句和翻译: 第一句“共道榴花结子多”,意思是说人们通常认为榴花(即石榴)的果实非常多。这里,“共道”表示大家普遍的看法,而“榴花结子多”则是对这种看法的具体描述,强调了榴花果实的丰富。 第二句“百花阶下共森罗”,描述了一种景象,即在百花盛开的台阶下,各种花卉繁盛地生长。这里的“百花阶下”指的是一个花卉众多的地方,而“森罗”则意味着丰富多彩且密集。 第三句“滔滔万派归沧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全诗如下: 吾性原从未有孩,五常百行甫成才。 太初太始须参也,一欲一为可漫哉。 身濯江流才是洁,眼迷跬步未云开。 曾观乡党十篇否,检点衣裳饮馔来。 注释: 1. 吾性原从未有孩:我的性格原本没有孩子气,即纯真无邪。 2. 五常:儒家认为的人的五种基本道德修养。 3. 百行:指人的各种行为和品德。 4. 太初太始(tài chū tài shǐ):古代哲学用语
【注释】 和:应和;天部:指天上。尼山:指泰山,因山上多石而得名。盍(hé):何不。分:区分。介:界限,界限分明。殷殷:勤苦的样子。防错:防止差错。殷殷防错常询路,战战临深为过关:殷殷地勤于防范错误,常常询问道路,在深深的水中过河,要谨慎行事。老我:指作者自己。耿耿:有心事的样子。中宵耿耿未能闲:深夜里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赏析】 《和吕豫石天部儆学诗十首其七》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作品
注释:不要随便把心意当作心,才说寻找心是找不到的。 固然在一腔难以问际,虽然万备不容针。 不是凭轴在空轮饰,觅得丹来遍地金。 千古斋心颜氏子,聪明黜尽只潜沉。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修炼和悟道的深刻见解。首句"等闲莫把意为心",告诫人们不要轻易把心意当作真正的心;次句"才说寻心无可寻",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指出真正的心是无法寻找到的。第三句"固在一腔难问际",则揭示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
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 诗句: 天下极难事,取土益高陵。千秋华岳顶,帝座几人登。 - 译文: 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从高处挖掘土石填平山陵。千年后,只有华山之巅能有人登上去观赏那壮丽景色。 - 注释: 1. "天下极难事" - 这是诗人对天下最难完成的事情的描述。 2. "取土益高陵" - 描述的是挖掘土石来填补或增高山陵的工作。 3. "千秋" - 表示很长时间,这里用来强调时间的漫长
诗句解析 1 养气如养虎,虎哮制则难。 - 养气:保养、培养自己的气场或气质,通常指修养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力量。 - 虎:这里比喻强大、威严的个体或势力。 - 哮制:虎的吼叫声具有威慑性,这里暗示强大的气场对自我的压制或控制。 - 难:表示在培养这种强大的气场时遇到的挑战或困难。 2. 养心如养龙,龙变以能蟠。 - 养心:培养、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稳定,通常指心理层面的修养或调整。 - 龙
注释: 戚休掣电来, 戚休,即“戚戚”,忧思;掣电,闪电。 得丧迅雷起, 得丧,指人的得势与失势。迅雷,比喻突然而来的祸难或喜事。 心澄目不摇, 心澄,心境清静;目不摇,目光不乱动。 凭言了生死, 凭言,凭借语言;了生死,佛教语,意即了却生命和死亡的烦恼。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得与失时所持有的坦然态度。诗的前两句描绘出闪电般突至的灾祸,使人惊慌失措;后两句则以恬淡的心态对之视若不见
注释: 事不问巨小,身在思有济。 庸庸偶其间,何殊匏之系。 事:事情。 不问巨小,意谓不管大事小事都要问。 身在思有济,意谓身处其中要想着有所作为。 庸庸偶其间,意谓我等庸人,偶尔之间也混迹于其中。 何殊匏之系,意谓这又与匏瓜悬在树上有何区别? 匏(páo):葫芦科植物,果实可食,也可制乐器、容器等。 赏析: “事不问巨小”,是说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应当去思考。这是对人生的一种积极态度
【注释】 省躬:反省。雠(chóu):怨恨。讪(shàn):毁谤,诋毁。几席:指坐具。笑谈间: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好师:善于言教的人。大患:大毛病。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善于言教的人,往往容易招致人们的反感与忌恨。诗的起句“以言教者雠”,是说那些用言语教诲别人的人往往会招来别人的怨恨与仇恨;第二句“以言教者讪”,是说那些用言语教育别人的人往往会遭到别人的诽谤与讥讽。这两个句子
诗句: 常定亦常觉,常觉亦常定。 释义: 常定——经常保持平静的状态。 常觉——经常感到觉醒或清醒。 常定亦常觉,表示无论何时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 常觉亦常定,表示即使在外界环境不断变化的时候,内心也能保持恒定的平静状态。 译文: 无论何时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即使外界环境不断变化。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在面对各种复杂环境和诱惑时的坚定和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