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穆
诗句释义: 1. "数载兵荒值播迁":描述的是作者在战乱期间被迫迁徙的生活状态。“数载”指的是多年,表明时间之长;“兵荒”则说明当时社会动荡,战争频发。这里的“播迁”意指迁移或流亡。 2. "故溪兰芷别年年":这里提到的“故溪”可能是指作者曾经居住或熟悉的某个地方的溪流旁,而“兰芷”则是两种常用于文人诗文中以象征高洁品质的草本植物。此处表达了对故乡自然环境的怀念以及离别时的感慨。 3.
【注释】: 罗浮山:位于今广东省增城市,为南中国道教名山之一。杂咏:即组诗,多用五言、七言之体。濯:洗,洗涤。桃萼:桃花的花瓣。曲涧:曲折的小溪。 【赏析】: 罗浮是道教名山,这里借“罗浮”来指代罗浮山,以点出题旨所在;“濯”是“洗涤”,“芙蓉”是指荷花,此处指莲花。 过雨后的荷花被雨水洗涤过,荷叶上的雨珠晶莹剔透,荷花也显得格外娇艳;而桃花的花瓣也被轻轻吹散,仿佛还带着花露。“轻烟”二字
注释:在山中吟唱,采摘灵芝后回家。紫云缭绕的山谷口。山中空寂,只有明月照耀着秋天的景色,我倚靠在石头上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赏析:本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夜山中景致。首句写采芝归来的情景,第二句写紫云生谷口,第三句写山空月明,第四句写倚石不知时已过久。全诗语言平淡质朴,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梅花 罗浮山的珠树美人远,好月依然照古槎。 风度似乎铺满梁苑的雪,泉水流淌非武陵之花。 为存气格而标群艳,自成香气而别一家。 我有肝肠谁可共许,每日对冰雪寒葩。 【注释】 1. 梅花:指梅花。 2. 罗浮山:位于中国广东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道教圣地。 3. 珠树:形容梅花像珍珠一样美丽。 4. 美人遐:指梅花的美丽如同遥远的地方的美人一样迷人。 5. 好月:美好的月光。 6.
诗句释义与赏析 游仙华山 秋云静处见林扉,何必桃源世与违。 岩畔石人风共语,屏前仙女月同归。 时看驯鹿眠花影,远听啼猿出翠微。 浪迹欲寻尘外侣,此中长挂薜萝衣。 注释: - 游仙华山:在山中寻求仙道或仙境。 - 秋云静处:在秋天的宁静中,寻找自然的美景和心灵的平静。 - 林扉:指山林中的门户,象征自然之美。 - 何必桃源世与违:无需寻找远离尘世、如桃花源般的完美理想之地。 - 岩畔石人
寒梅万树春,十里入香云。 注释1:寒梅:指梅花。万树:形容梅花很多。 译文:寒梅开满了一树又一树,香气飘散到十里外。 赏析:此诗首句以“寒”字点明季节和氛围——寒冬腊月,梅花傲雪而开,其洁白的花瓣在冬日中显得格外鲜艳;次句写花香四溢,弥漫了十里之遥。诗人用“入香云”来形容梅花盛开时,香气浓郁,仿佛飘浮在云端,使人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梦与缟绡远,参横翠羽闻。 注释2:缥缈:形容梦境缥缈虚幻
注释:山谷中的松树林风声呼啸,仿佛是深秋的松林。山谷中松树林的声音随风传来,好像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山谷中的松树林声音随风传来,好像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山谷中松树林景色的诗歌。首联“入谷闻空答,溪深六月寒”,诗人进入山谷,听到松树发出的回声,感到山谷深邃,六月里也有寒冷的感觉。颔联“松风三十里,常作九秋看”,诗人感受到山谷中的松树发出的声音,如同深秋的风声一样悠长而持久
【注释】: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中北部。 杂咏:诗体名。 肃肃:形容树木枝叶萧森,飒飒有声。 高岩:高大的山峰。 悬玉镜:像悬挂在高山上的明镜一样晶莹剔透。 壑(hè):山谷;山沟。 应:响应。 赏析: 此诗描绘了秋天山景的静谧和猿啸的动人情景。前两句写秋林之肃穆,后两句写山中猿猴的啸声,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意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①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昌蛇山之南,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②三楚:指湖南、湖北、江西一带。三国时,诸葛亮曾出使吴国联合抗魏,其地属吴地,故称。 ③双城:在今安徽桐城县北。汉光武帝刘秀在此筑双城堡以镇守,后称“桐城”。 ④定:一定。 ⑤易水(yì shuǐ):在今河北省易县西,源出于易州西北的发鸠山下。战国时,燕昭王曾派人去秦国请贤士郭隗入秦,郭隗对燕王说,如果大王想招揽贤士,就先从我做起
注释:夜深时分山雨初停,灯光下校阅神仙的符箓。云开日晴溪气芬芳,窗外胡桃已熟透。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静坐阅读时所见的景象。首句写夜雨过后,山间凉爽宜人,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十分惬意。第二句写诗人在灯下仔细校阅神仙的符箓,表现了他对道教文化的热爱和对修仙生活的向往。第三句写天晴后,空气清新,溪水的气息也变得芬芳扑鼻。最后一句写窗外的胡桃已经成熟,意味着秋天的到来。全诗以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