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穆
注释: 1. 畴昔何所慕,梦与古人期。 畴昔:过去。何所慕:所追求的事物。梦与古人期:梦中与古人相约。 2. 斯道久已杳,仿佛若见之。 斯道:这门学问或道理。久已杳:已经很久远了。仿佛:好像。若见之:好像看见了。 3. 贫贱拘阔怀,局蹐废驱驰。 贫贱:贫穷,地位低下。拘:拘束,束缚。阔怀:胸怀宽广。局蹐:局促不安的样子。废:停止。驱驰:奔走。 4. 乃令此心负,耿耿终不移。 乃令:于是使。此心
诗句:参差云树见层楼,不贮娇歌贮素秋。 1. 诗意解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色画面。“参差云树”指的是错落有致的云彩和树木交织在一起的景象,给人以朦胧、变幻的感觉;而“见层楼”则暗示了诗人站在某个高处的视角来观察这层叠的云树,增添了一种空间上的深远感。“不贮娇歌贮素秋”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更是对秋天那种清高、宁静氛围的赞赏。这里的“娇歌”与“素秋”形成对比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和语言特色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圈出相关语句,分析诗句的意思即可。 “里门枯草破垣齐”意思是:篱笆外,枯黄的草丛已经长满墙头了,篱笆被草挤破了。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看到篱笆外的一片秋景,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到来的感伤之情。 “邻屋无烟白露低”意思是:邻居的房屋中没有炊烟升起,清晨的白露也低垂到地上来。这两句诗描绘的是深秋时节
【注释】: 海珠 其二 仙城楼阁紫霞丛,夜静珠光出岸东。 梵呗寂寥僧院散,当年空念听霜钟。 译文及赏析: 海珠 其二 仙城楼阁紫霞丛,夜静珠光出岸东。 梵呗寂寥僧院散,当年空念听霜钟。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海边看到的美景和听到的梵呗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感叹
送月师 青山曾许共诛茅,斸石锄云向岭坳。 麜鹿无心来竹院,一镫清夜出林梢。 注释:青山曾与我们一起在茅屋旁诛草除茅,挖掘石头铲除云雾,朝着山坳前行。麜鹿无心来到我们住的竹林,我点起一盏灯笼,在清冷的夜晚走出树林。 赏析: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景象,诗人与友人共同劳作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友情的美好。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描绘山林中的劳作场景
罗浮有铁桥 上跨秋河影 登此望东南,下视三山并 琼楼郁崔嵬,炤耀沧波冷 真人相往还,遗我金丹鼎 谓可驻颓颜,羽翮生俄顷 九还当可为,须托金石永 注释与赏析: 1. 罗浮有铁桥 - 描述罗浮山下的铁桥横跨秋江的景象。 2. 上跨秋河影 - 指桥梁跨越秋水映出的倒影。 3. 登此望东南,下视三山并 - 表达从桥上远眺东南方向和下方连绵的山峰。 4. 琼楼郁崔嵬 -
【注释】 挽:送别。文烈:指韩文,即韩愈、韩柳。 曾:曾经。 从:跟随。 重围:多次被包围。 只手:单薄的双手。 落晖:夕阳。 莫道孤忠有遗恨:不要说我忠诚报国,没有完成心愿就死去了。 睢阳:古县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南。 信同归:相信他一定会归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韩文公(韩愈)写的悼词。诗中表现了诗人对韩文公正义耿直、忠心报国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首句“曾从百战出重围”
注释: 岭云梅树,山间的云雾笼罩着梅树,它们高低错落,参差有致; 千里香,梅花的香气飘荡千里,令人陶醉; 叱拨迟,指梅花开得迟。 老去离情消不尽,年岁渐长,与朋友分别的离愁别绪却无法消除; 识君方恨别君时,认识你的人会因与你分别而感到遗憾和痛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岭云梅树作比,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首句“岭云梅树霭参差”,描绘了一幅岭南山水画,山间云雾缭绕,梅树参差错落
柳市春风白面郎,横街挟瑟过尘香。 水楼花气江城月,无计青钱买夜长。 注释: - 三城曲:一首词牌名。 - 柳市春风白面郎: 描述了一个穿着白色衣服的青年男子在柳树成荫的市场里吹奏乐器。 - 横街挟瑟过尘香: 描述了他在街道上弹奏琴瑟的声音和弥漫的尘土香味。 - 水楼花气江城月: 描绘了夜晚江边的景色和月光下花朵的香气。 - 无计青钱买夜长: 表达了诗人无法用金钱购买夜晚延长的愿望。 赏析:
【注释】 宿西濠:住在西湖的西边。陈豫俊水阁:位于浙江杭州西湖南岸,是北宋时期名臣陈襄的故居,有一座水阁,为陈襄所建。 冷月痕:指月光映照在江面上的景色。 寂寂寒潮自来往:寂静的潮水从东方来,又向西方去,形容潮水的往复。 灵槎:神话故事中木筏子上的人叫槎,传说乘着它能够到天河去。 仙源:指仙境。 【赏析】: 《宿西濠陈豫俊水阁 其二》是宋代诗人王洋的诗作。此诗以清丽淡雅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