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含义,然后根据注释进行赏析。 首句“青山如画昔曾游”,意思是曾经游览过那青山的美景。这一句是全诗的起兴之句,为下文写景作铺垫。“青山”二字点明地点,也暗含诗人对石鉴的思念之情(青山即指石鉴)。 第二句“岳色湖光一片秋”,意思是那山色和湖水都沐浴在秋天里。这句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 第三句“人卧绿溪千尺瀑”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词,写的是小姬在芳庭弱柳旁弹奏银筝,传出美妙的乐曲。“芳庭弱柳一枝清,未作游丝态已生”意思是:芬芳庭院里一株柔嫩的杨柳枝条显得那么清澈,它还没有长出像游丝一样飘荡的情态。“不须春日得闻莺”,意思是:不必等到春天才能听到黄莺婉转的歌声。 【答案】 译文:芬芳庭院里一株柔嫩的杨柳枝条,显得那么清澈,它还没有长出像游丝一样飘荡的情态;花下银筝传小调,传出美妙的乐曲
解析与译文 诗句注释 - 短藻晴沙海月生:描绘了一幅夜晚海景的画面。短藻指的是细小的水草,而“晴沙”意味着晴朗的沙滩。海月升起,增添了一份静谧和神秘感。 - 江涵清影荡孤城:描述了江水中映出的月光如何荡漾在这座孤独的城池之上。这里的“孤城”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地方,也可能是一个遥远的地方,表达了一种孤独或遥远的情感。 - 夜深一曲柔风里:暗示在深夜时分,有一支笛子在微风中吹奏
注释: 1. 福州冬杪同钱塘孙大苏饮陈君湖亭时疏柳黄花林峦映带大苏指点佳处云恍见家湖山断桥也隔绝兵戈言念昔游共为感叹:福州的冬天末尾,我与钱塘的孙大苏在陈君的湖亭里喝酒。那时,疏落的柳树和盛开的黄色花朵点缀着树林。我们沿着山峦漫步,孙大苏指点着一处景色优美的地方。忽然,云雾弥漫,仿佛看到了杭州的家湖和断桥,但这里又因战乱而被隔离。我们在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的同时,都深感感慨。 2. 青山同是一般春
【解析】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本诗属于“表达思想情感”类试题,然后分析每句诗句的内容,最后总结出诗歌的思想情感。注意从诗歌的标题、注释、题目中的关键词、作者的情感、诗歌的意境等方面分析作答。 “村落有士人慕画漫应之”:在乡村中有一个读书人欣赏了画家的作品(慕画),他对此作品非常喜爱,所以便随意地答应下来为它作画。(慕:欣赏;应:答应
注释: 海珠 其一:指代广州的海珠石。 鸥鸟群飞掠桂蘅:一群鸥鸟在桂树枝上掠过,好像在嬉戏玩耍。 石擎宫阙出江清:石头屹立在江边如同宫殿一般。 花田秋老香频接:秋天的花田,香气四溢,与远处的花香不断交融。 晚岸潮深月自横:夜晚的江岸边,潮水上涨淹没了沙滩,月亮倒映在水面之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岭南水乡景色。首句“鸥鸟群飞掠桂蘅”,形象地描绘了一群鸥鸟在桂花树旁嬉戏的场景
楚黄官河早发 鸡鸣骑马渡官河,残月寒光生素波。 金镫露华凉欲湿,回头清啸楚天多。 译文: 清晨鸡鸣时,我骑着马渡过官河,看到残月映照在水面上,发出寒光,水波荡漾。 我骑在马上,金镫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凉得几乎要滴下来,我回头望着远处的楚天,那里山峦叠嶂,云雾缭绕。 注释: 1. 楚黄官河:指流经湖北、湖南两省的长江支流湘江上游段。 2. 残月:未完全消失的月亮,即新月或半月。 3. 素波
【注释】: 朔气——北方寒冷的气候。南来——从南方吹来的寒风。“误”是错、错解的意思。南来朔气,指北风错解了节气,使天气变暖。 “皎雪”句——皎洁的白雪像珠子一样散布在舞台上。 “为开”句——因为要打开帘幕,所以留下了瑞色,即吉祥的颜色。 “玉笙”句——玉制的笙管发出了美妙的声音,逗起了春天的气息。 【赏析】: 此诗写元夜饮宴。首二句描写宴会气氛,渲染出欢乐的气氛;三
【注释】: 南天:指南方的天空。白首:白头,老年。不闻冰(yíng):不感到寒冷。鳌山:指元宵节挂的灯彩,因形似巨鳌,故名。雪万层:形容灯彩上装饰着无数积雪的花纹。易失:容易消逝。宫灯:元宵节燃放的彩灯。红袖:宫女的衣袖,借指美女。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在龙川度过元夜的夜晚。作者通过描绘元宵节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
建宁行在感赋 溪头虎帐寂衔枚,城上千灯禁旅开。 漫说貔貅雄细柳,不闻骐骥上高台。 霞关夜鬨私传警,象郡年来已赐裁。 四顾更谁通臂指,调剂空负折肱来。 注释: 建宁行在感赋:在建宁(今福建建瓯)行宫感怀而作的诗。 溪头虎帐寂衔枚:在溪头驻扎的营地里,寂静无声。衔枚,是古代的一种口令,用嘴咬着枚子,不让发出声音。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出行军时保持安静,不惊扰百姓的情景。 城上千灯禁旅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