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有誉
燕京感怀 其二:东风旭日转觚棱,极目神州紫翠升。北海波涛三岛近,西山楼阁五云凝。牙璋铁戟迷秦垒,玉勒金羁出汉陵。督汉广阳俱莫问,暮天回首壮怀兴。 注释:1. 燕京感怀 其二:这是诗的题目,表示作者在燕京(今天的北京市)有感而发。 2. 东风旭日转觚棱:指春风带来了旭日,太阳从东方升起,光线穿过棱角分明的棱柱,照亮了大地。 3. 极目神州紫翠升:放眼望去,神州大地上
诗句释义 1 藻井雕甍驻彩霞: “藻井”是一种装饰在天花板上的图案,“雕甍”指的是雕刻精美的屋瓦。这句诗描述的是宫殿中华丽的装饰和辉煌的景象。 2. 锦帆一去已无家: “锦帆”通常指色彩鲜艳的船帆,这里暗示着离别的情景或旅行。“无家”表达了一种失去归属感的感觉。 3. 凄凉夜月楼前舞: “凄凉”一词常用来形容悲伤或孤独的氛围,“夜月”则增添了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
【注释】燕京感怀其一:燕京,指北京。周室剪基横地轴,汉家开业扼河源:指金朝建立后,将北宋的都城由汴京迁往燕京(今北京市)。梯航万国龙图壮,礼乐千年凤扆尊:指金朝建立后,对周边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征伐和掠夺。白玉殿中芝正茂,黄金台下草初繁:指金朝的宫殿建筑雄伟壮丽,但内部却荒废不堪。周南未用嗟留滞,故国风烟欲怆魂:指金朝灭亡后,中原地区的人民对宋朝的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金灭宋后
【注释】 1. 谭生,即谭嗣同。湖海士:指隐居湖海的文人。 2. 长铗:剑名,这里代指宝剑。 3. 燕市:指北京的集市,也泛指京城市场。 4. 宦情真自拙:意思是说做官的情怀真是拙劣。 5. 乡思:思念家乡的感情。 6. 应复开:应该又开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友人的赠别诗。首句点出谭嗣同的身份和此行的目的;次句写朋友离开长安时的情景;三、四两句写送行时的感慨;五、六两句写朋友南归后
诗句原文: 月堕平湖漫不流,烟波何处可消愁。 千年人傍要离冢,百顷谁寻范蠡舟。 廊上悲风闻响屧,堂前清宴忆传筹。 《竹枝》似写当年恨,声起吴江叶叶秋。 翻译: 明亮的月光从平静的湖面滑落,水面上泛起了一片片涟漪,但那些波纹却无法带走心中的忧愁。我站在这片广阔的江边,遥想千年之前的英雄——要离的墓地和范蠡的船只。风吹过走廊,带来了一阵凄凉的回声,而宴会上的酒杯仿佛还在耳边回荡着过去的欢声笑语
【解析】 本诗首联写诗人在扬州离宫听到李花飘落的声音,心中涌起无限哀思,不禁悲从中来。颔联写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的迷楼纵情享乐时,夜月下辽魂哀鸣,春风里淮柳拂动鸾旗。颈联写唐军攻入洛阳后,唐军士兵把隋朝皇帝的帐幕当作战场,用刀割取战利品;唐军的战马也踏坏隋朝皇陵。尾联写千载之后隋朝故地何处寻找,只有杜鹃鸟声啼叫,催人泪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同时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燕京感怀 其三 注释:山翠成围连积石,河如带接崆峒。 北巡终协成龙瑞,南幸曾看饮马功。 彩仗参差垂象外,烟花缭绕画图中。 独怜旅食真何补,帝苑风光自郁葱。 赏析: 这首诗是王之涣在燕京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通过描绘燕京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展现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他也流露出对个人境遇的感慨。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爱国热情和个人情感的诗作
【注释】 ①粤洲:指广东的越王山,在今广州市东。草堂:指作者在广州任官期间所建别墅。泛舟得明字:泛舟于珠江之上时,忽然看见江面波光粼粼,于是取“明”字为船名。②霁色:雨后天晴的景象,即晴空万里。木兰:花名,即莲蓬。③霄汉:指天空,这里借指天河。槎(chá):古代传说中的木筏子,用木材、竹子等编成长条形,中间留有通气孔。④击楫(jí):击鼓进酒,表示慷慨激昂的情绪。⑤凫(fú)雁:水鸟名
【解析】 题干要求“逐句释义”,即对每句话的意思进行解释,并注明关键词。这是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 【答案】 ①残虹惨淡已黄昏:残虹是夕阳西下时的余光,惨淡即暗淡无光。黄昏指傍晚时分。 ②江上烟波独怆魂:江上的烟波映着晚霞,使人感到凄凉、孤独。 ③京口树浓藏雨气:京口的树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使天空布满了雨水的气息。 ④海门风急长潮痕:海门的大风呼啸而来,掀起了长潮的痕迹。 ⑤西来暮色连三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篇目《姑苏怀古》的赏析能力。 第一二句是说,经过几天的游览之后,来到吴中。游客登临凭吊感慨颇多。“金虎”指吴王夫差曾建都于此,“水犀军”指吴国军队,“霸图”指吴国的霸业,“空”字有失落之感。这两句写诗人在游览了苏州后,登上虎丘山顶,凭吊吴王夫差的故地及吴国灭亡的史实,不禁感慨万千,思绪万千。 第三四句是说,春归茂苑乌啼月,花落横塘蝶怨风。春天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