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诩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绝,作者借对陶渊明、狄梁公的追忆来抒发其人生理想与志向。全诗以“彭泽县谒陶靖节狄梁公祠”为题,表达了作者在彭泽县拜谒陶渊明和狄仁杰两位历史名人祠堂时,对两位人物崇高理想的钦佩以及自己效仿他们的豪情壮怀。 首句“渊明柴桑士,志耻事二姓”,点出陶渊明的出处,表明了陶渊明的志趣。“柴桑”,即东晋大诗人陶潜的故里。“二姓”,即指东晋朝廷与刘宋朝廷。“二姓”,即指东晋朝廷与刘宋朝廷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整体把握其内容大意。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判断。本题中“三峰峙西蜀,高出云汉表”意思是:三峰矗立在四川西面,耸立于云端之上(形容山峰高峻)。“四时秀有馀,万古清不了”意思是:四时景色秀美而有余,万古清风却难以清除(指山之高峻)。“可望不可攀,仰止无大小”意思是:可以远望但不能攀登
注释: 论交二十年,倏如飞鸟过。 余望空山归,君领雄藩佐。 飞宿胡然殊,择栖各得所。 君今万里行,王程不少阻。 后会量有期,我歌君必和。 云雷赞经纶,道在无不可。 江树含离情,茅堂出别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好友罗志仁送行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朋友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友情色彩。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
这首诗通过描述松谷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追求。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山行三四转,古木插太清。 - “山行三四转”意味着在山间行走了多次,“古木插太清”描绘了古老的树木直刺云霄的壮观景象。 - 下马问我处,一谷通洞灵。 - “下马问我处”表明诗人停下脚步,询问我住的地方,“一谷通洞灵”则形容这个山谷深邃幽静,充满了神秘的气息。 - 古木是何木,盘根尽茯苓。
【注释】 眷:喜爱。牛眠地:牛的栖息之地,指山中平地。 惜哉:可惜。一片玉:指美玉。重泉:深潭。 凤去:凤凰飞走。有遗雏:留下小鸡。蔚为王者瑞:成为帝王祥瑞之物。 无为滞丹穴:不要停留在洞穴中。丹穴:《列子·汤问》:“尧教夔(kuí)曰:‘女居宗,男治外,女不如男工;居内,男不若女工。’”后因以“女工”称妇女工作,或泛称各种技术工作。滞:停留。大展凌霄翅:展开翅膀高飞。凌霄:即天仙,传说处所极高
三峰诗 罗浮起沧海,大洞天浩浩。 招手兹三峰,交结胜管鲍。 终古两昂藏,一气通旻昊。 无穷仁寿福,力为苍生造。 译文: 罗浮山屹立在南海之滨,其壮丽的景色宛如仙境。三座山峰巍峨矗立,仿佛在向世人招手。它们与管仲、鲍叔牙一样,具有超凡的才华和智慧,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注释: 1. 罗浮:地名,位于中国广东省。 2. 沧海:大海,此处比喻罗浮山的高深莫测。 3. 大洞天
这首诗是作者对陶渊明的赞美,通过对比陶渊明和自己的不同,表达了自己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 “壮年出从事,携书逐群英”一句,描述了作者在年轻时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带着书卷追随众多的英雄人物。这里的“壮年”和“群英”都是关键词,分别代表了作者的青春和才华。 “宇宙自本体,于世谁无情”一句,则转向了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这里,“本体”和“无情”都是关键词,分别代表了宇宙的本质和人生的情感
翻译: 大道自然圆融,无情却能生有情。四大本无我身,何谈世间名与利。 在秋天菊花下颓然自得,举杯笑看浮生若梦。醉后枕石任宠辱,不问成败得失心。 宇宙广阔无边际,无论成功与否都自在。 注释: - 和陶饮酒十首:指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诗,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诗人。 - 大道自圆活:指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都是自然的、圆融的。 - 无情生有情:指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和陶饮酒十首 此道没人我,那知非与是。 应物如悬鉴,妍丑自毁誉。 孳孳秉智炬,正坐多事尔。 愿君取吾言,吾言良不绮。 注释: 1. 无人理解这道理,我怎么会知道是非对错呢? 2. 应对各种事物就像悬挂的镜子一样,美丑自有它的价值和意义。 3. 勤奋地持守智慧之火,却因为过于执着于事情而变得复杂。 4. 希望你能采纳我的观点,我的言辞并不华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翻译: 海边有一位士人,身姿矫健如同云鹤。他独立行来独自归去,高耸于一藤之上。有时他进入市井之中,与众不同显得格外出色。有时他便登上山峰,感到一切都那么渺茫虚无。生死本无关联,名利又怎能束缚他。 注释: - 海滨:指海边。 - 矫矫(jiāo):形容人的举止端庄、挺拔。 - 云鹤:比喻人的气度不凡。 - 或时入廛市:时而进入城市之中。廛市,古代对街巷集市的称呼。 - 与众无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