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棨
诗句:吐蕃健儿面如赭,走入黄河放胡马。 译文:吐蕃的勇士们面色如同被赭石染过,他们闯入了黄河,放纵着胡人的战马。 注释:吐蕃,古时对藏族地区的称呼。赭,是一种深红色颜料,此处用以形容勇士们的面容。 赏析:这首诗通过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描写,展现了吐蕃勇士们的勇猛和无畏。诗中“面如赭,走入黄河放胡马”一句,运用色彩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的英武之姿和不羁之气。此外,诗中的“烽烟断绝鸟不飞
【注释】 片片飞花逐水流:飘落的花瓣随流水飘去。 伤春:感伤春天,即伤春心。 红妆:古代女子化妆,这里指代美女。 独倚阑干立:独自倚靠着栏杆站立。 望尽征帆不下楼:看尽了远方驶过的帆船都不走下船楼,意谓离别之愁已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游历中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逝去和人生离别的感慨之情。 首句“片片飞花逐水流”,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色画卷,飞花如诗、如歌、如梦,随着河水缓缓流淌
【注释】 静海:一作“静海亭”。红烛:点燃的蜡烛。当垆:在酒馆里卖酒、做饭,这里指代酒家。驿亭:古代驿站的亭子。西面:朝西面。绿杨:杨柳。重来:又回来了。烟景:烟雾弥漫的景象。浑依旧:依然如故。只认青帘:只记得青色的帘子。昔年:从前的日子。 【赏析】 《静海感书》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此诗是诗人回忆昔日与妻子在静海亭相聚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平实,意境优美
【注释】 1. 曾驱宛马:指汉武帝时,大将李广利出使大宛国(今中亚地区)得到良马。 2. 神京:长安,当时称京城为神都。 3. 拜命重为万里行:受命远赴万里之外,即出任使者。 4. 河陇:这里泛指中原一带,因黄河流经甘肃一带而得名。 5. 壶浆:酒食之盛,用以表示对征人的欢迎和犒劳。 6. 伊西:指西域地区,即今新疆及中亚部分地区。 7. 汉家:指唐朝,唐人自称汉人。 8. 道傍:路旁。 9.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共三首。下面是对这三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首诗: 重宣恩诏向穷边,蕃落依稀似昔年。 酋长拜迎张绣幌,羌姬歌舞散金钱。 注释:这首诗的第一句表达了朝廷重新颁布了对西域的恩诏,这是向最边远的地区传达的。第二句描述了在这片土地上,蕃族部落的生活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时代。第三句描绘了酋长们热情地迎接使者,他们张挂起华丽的旗帜,用歌舞来表达他们的欢迎之情
【诗句释义】 1. 送你到南去,一片帆影归,五月的风送来了薰风吹拂着白衣。这是写送别时的情景。2. 路绕闽山,征骑远行,月明蛮徼,逻兵稀少。这是写送别之后,你踏上征程的情况。3. 桄榔绿暗经残雨,荔子红垂映落晖。这是写沿途的景色。4. 小弟杉关烦寄语,客心长伴鹡鸰飞。这是表达对你的思念之情。 【译文】 送你到南去,一片帆影归,五月的风送来了薰风吹拂着白衣。这是写送别时的情景。路绕闽山,征骑远行
注释:十年来,我身处京城,两鬓如秋叶般斑白,蓟北和江南万里相隔。离家到浔阳还有很远的距离,不要把思念寄托给寒潮。 赏析:此诗为送别之作,写送别友人时所感怀之情。首句“十年京国鬓潇潇”,写诗人在京师十年,年华已逝,两鬓斑白。第二句“蓟北江南万里遥”,写诗人与友人分别后,两地相隔万里。第三句“家去浔阳犹尚远”,写诗人离开京城时,离家乡浔阳还很远。最后一句“莫将音信托寒潮”,写诗人要告诉友人
新馆内直 华馆深沉直禁闱,彩甍丹碧焕翚飞。 上林万树连西掖,北极诸星拱太微。 绕砚龙香裁诏罢,隔帘莺语退朝归。 应知几度青绫夜,月转金茎露满衣。 注释: - 新馆内直:新馆,指的是皇帝的私人住所,内直,即在宫内值勤。 - 华馆深沉直禁闱:华馆,是指皇宫内的豪华建筑;深沉,指的是庄重;直禁闱,指的是皇帝在宫中值班,守卫宫廷的安全和秩序。 - 彩甍丹碧焕翚飞:彩甍,指华丽的屋顶;丹碧,指红色和绿色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维扬怀古和胡祭酒韵” - 维扬:扬州的别称,古代以扬州为文化和政治中心。 - 和胡祭酒韵:这里指诗人与友人胡祭酒即胡人饮酒作乐,可能是在庆祝或宴饮之际吟咏此诗。 2. “广陵城里晋繁华” - 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历史上是扬州城的旧称,这里指代扬州。 - 晋:指晋朝,这里指扬州在晋朝时期的繁荣景象。 3. “炀帝行宫接紫霞” - 炀帝
扬州 翠裙红烛坐调笙,一曲娇歌万种情。 二十四桥春水绿,兰桡随处傍花行。 译文: 在扬州的夜晚,我坐在翠绿色的裙子上,红蜡烛摇曳着,听着女子调弄着笙,唱出的歌声娇美动人,让人陶醉不已。扬州的风景如诗如画,二十四桥下的春水碧绿如翡翠,兰色的小船随着花香飘荡在河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扬州夜景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扬州的美丽景色和繁华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