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仲游
思归与志向 在宋代诗篇《离蒲中简游景叔知府少卿》中,毕仲游以他特有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怀念和对仕途生涯的执着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理想与现实、羁旅与归属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 “经岁思归偶得归”,首句即点明了诗人长期在外奔波,归心似箭的心情。这种思乡之情,在古代文人中尤为常见,是他们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人通过“清歌未彻醉如泥”描绘出一幅饮酒作乐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自罗山入信阳再过金关道中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阴林寂无风,鬼火自明灭。 - "阴林"指的是昏暗的树林,"寂无风"表明四周非常安静,没有风声。"鬼火"是古代人们认为在夜晚或阴间出现的光芒,可能由磷火或其他可燃物质燃烧产生,"自明灭"则描绘了这幽暗光芒时隐时现的样子。 2. 山泉怨何事,耳声入呜咽。 - 这里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哀愁和不平
送太师潞国文公致仕赴阙朝觐归洛事业观前辈,河汾出异人。 擎天为柱石,盖代服经纶。 早岁登黄阁,群公会紫宸。 指挥平大盗,咳唾福生民。 契合由天意,威行静塞尘。 饱闻鸣鸑鷟,久已画麒麟。 阴德归宗社,昌言启圣神。 功成绝能口,道在不谋身。 自昔规模定,于今风俗淳。 立廷山不动,容物海无津。 文力挥南斗,台光拱北宸。 英姿元岌嶪,雄略只逡巡。 慷慨遗轩冕,光华被缙绅。 十年三册命,四海一师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背景。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贱子登门晚,微官侍坐频。(我,一个卑微的人,来拜访你了。) 倦游心落拓,多难骨酸辛。(我厌倦了官场的奔波,身体疲惫。) 怀古悲寥廓,低颜任屈伸。(我对过去的战争感到悲伤,心情低落。) 邹裾羞扫地,墨突自营薪。(我穿着破旧的衣服,努力工作。) 饿死犹思洛,当年偶过秦。(我仍然怀念在洛阳的生活
鸡鸣行 鸡鸣问路行,挟马渡溱洧。 【注释】 鸡鸣:指天刚亮时。问路:指打听道路。挟马:骑着马。渡:通过。溱、洧:水名,皆在今河南境内。 【译文】 天刚亮我就出发上路了,我骑着马过河去询问道路。 【赏析】 首联写诗人清晨就出发上路,说明旅途的艰难。 颔联写诗人骑马过河向老农打听道路,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的关心。 颈联写沿途所见,“势突兀”三字形容老树苍劲挺拔,突出其高大威猛之态;“指点疑山觜”
送交待杨应之判官归洛 借问杨夫子,还家洛浦春。 两为黄绶吏,双健白头亲。 乌帽斜欹面,斑衣稳称身。 鹊灵方报喜,龟梦久方神。 高卧今贤相,居闲旧老臣。 上堂从隐几,侍坐好书绅。 存没空怀感,交游素耐贫。 先生坟上泪,御史甑中尘。 嵩顶饶穿屐,伊流惯幅巾。 直弦歌太尉,曲学笑平津。 自滞心元懒,偷闲味却真。 折腰陶靖节,散发屈灵均。 王屋风鸣籁,龙门月漾银。 白芽烹涧水,绿笋当江莼。 折鹿诸儒喜
自山阳还至寿春道中感时 寒冷的北风吹透人骨,万里晴空却无一点颜色。 千里迢迢如今又归故里,何时能够安居乐业? 此身正处困顿不如意之时,此地更让人心乱如麻。 怎样才能拥有飞翔之翼,脱离楚地的险恶之地
注释: 1. 芭蕉:芭蕉叶大而圆,有绿色、紫色等品种。 2. 水痕天影淡相宜,露坐秋凉乍快时:意思是说芭蕉叶子上水珠映着天空的影子,看起来十分淡雅,坐在露天下,感受到秋夜的凉意让人心旷神怡。 3. 桐叶芭蕉最多事,晓昏风雨报人知:意思是说芭蕉和梧桐树叶子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报告着天气的变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夜晚的画面
【注释】: 闲后题诗醉后歌,身名官业任蹉跎。——闲来时题诗吟咏,醉酒时高歌一曲,身外名利,官场生涯,随它去罢。 不知老境何形状,但觉新来病痛多。——不知道老年的容颜是什么样子?只觉得近来病痛增多。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七绝。作者以“病”为线索贯穿全篇,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世事变迁的深深感叹和无奈惆怅之情。 首句“闲后题诗醉后歌”,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生活画卷。在闲暇之余,诗人挥毫泼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以“天磨石”为主,通过对天磨石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某种情感。第一句写天磨石是天上的玉京传下诏命后派到人间的;第二句写它镌凿在高崖上;第三句写天磨石不知道人世怎么用它;末两句说没有施轮轴,它就自己飞上天去了。这两句诗既表明了天磨石不须人操作就能自己飞天,也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感慨:世上许多事都不需要人为,只要顺其自然,就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