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上桂
诗句:朔风劲于箭,朔草枯如漆。 译文:北风吹得猛烈,如同箭一般。北边草原上的草已经干枯得像油漆一样。 关键词注释:朔风,北方的风。劲于箭,猛烈得如同箭一般。朔草,北方的草。枯如漆,像油漆一样干枯。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冷而荒芜的画面。首句直接点题,表达了北方风力的强劲,仿佛能吹断弓箭一般。次句以“朔草”为背景,通过比喻“枯如漆”,形象地传达出北风的寒冷以及草原的荒凉。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
【注释】 1. 冯见龙:名不详。 2. 公时督饷至京:指在任期间负责运送军粮到京城。 3. 千钟输一石:用粮食的多少来衡量税收的轻重。 4. 剜肉暂医疮:比喻用最小的代价来解决问题。 5. 郑侠图堪上:意指郑侠(字景望,北宋时期著名农民起义领袖)的画像可以放在上面。 6. 贾生忧独长:贾谊曾因政见不同,被贬谪为长沙太傅,后来被召回京任职。 【赏析】: 此诗是赠给武定州司马冯见龙的
【注释】 石楼:山崖。丹削:指岩石的红色。架壑:在山间凿出沟壑来架造桥梁。枯杨:落叶树。不用桥:用木桩、竹竿等做支架,使枯树成为桥,不架桥。门外:指山门之外。寒云冉冉:形容云雾缭绕的样子。黄精苗:黄精草。 【赏析】 这是一首访人不遇的诗。首句写山崖之高峻险阻,次句写山中无桥可架,三句写山门外云雾缭绕,四句写知交已去他乡,最后两句写诗人怅然之情,全篇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是咏物抒怀名篇。
【注】1. 征东歌:指《乐府诗集》所载的《乐府解题》中《东门行》、《出东门》、《东城高且长》等诗。2. “海上”句:谓大将横行海上。3. “摐金”句:谓用鼓声激励士气。4. “甲环”句:谓盔甲与蓬岛高高相并。5. “马饮”句:谓战马喝止东海之水,不使其泛滥成灾。 将军横行海上头(大海之上), 挥锤击鼓,激励神州(中原)。 甲胄环佩,与蓬岛齐高(象征将军威武),
【注释】:六月、东出师:指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五月安禄山叛乱,唐玄宗在七月率兵亲征。六月,即六月三日。羽林军:唐代禁卫军名,由皇帝直接统帅,以飞骑著称,故称。黑云:指安禄山叛军的战旗。瀛海:大海。《尚书·禹贡》中记载:“岛夷卉服,厥土惟白。”瀛海三山石,指渤海中的三座大山。扶桑:古代神话中东方的大木,太阳出升的地方。万仞枝:形容树枝极高。 【赏析】:此诗为《征东歌》之一
诗句释义及赏析: 诗句 ```plaintext 鹢首朝惊水怪频,三山宫阙总如银。 系来男女知多少,犹是当年采药人。 ``` 注释 - 鹢首朝惊水怪频:形容水面上突然出现的奇特景象,让早起的人们感到惊讶。 - 三山宫阙总如银:三座山峰如同银色的宫殿,给人以美丽而神秘的感觉。 - 系来男女知多少:被捉来的男女数量之多,无法计数。 - 采药人:古代传说中善于采药的人物
《征东歌 其六》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歌,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边塞的壮丽景象和将士们的豪情壮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边风萧飒海云颾”:描述了边疆的风,带着寒意和凉意,与天空中的海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寒冷而苍茫的画面。 - “日足森森照彩旄”:太阳的光芒明亮而强烈,照射在五彩斑斓的旗帜上,显得格外耀眼。 - “鸭绿江头浑如酒”:鸭绿江边的景色如同美酒一般令人陶醉
【注释】 十万:一百万。旌旗:泛指军旗。绛云:指红色天空。三千:形容数量极多。龙虎:指将帅或军队的精锐部队,也比喻英勇善战的军队。师行:大军出征。刁斗:一种古代夜间巡夜用的火炬。彻晓:天快亮时。 【赏析】 此诗写于元朝末年农民战争的高潮时期,反映了农民起义军在战斗中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情景。 开头两句“十万旌旗闪绛云,三千龙虎镇雄军”。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前的紧张气氛渲染到极点
征东歌其二 乐浪东郡枕相连,万里金瓯护汉边。 圣主恩深劳问罪,此行本为固朝鲜。 注释: 征东歌其二:这是第二首《征东歌》。 乐浪东郡枕相连:乐浪和东部的郡县相邻相依。 万里金瓯护汉边:意思是保卫着万里之遥的汉朝边疆。 圣主恩深劳问罪:圣明的君主恩泽深厚,因此要询问罪行。 此行本为固朝鲜:此行原本是为了巩固朝鲜。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国家忠诚、维护国家统一的诗歌
赠贞斋炼师 彤云隐隐护灵坛,古柏萧森夏亦寒。 丹臼烟迷苔欲染,空悬玉杵捣琅玕。 译文注释及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赠给一位名叫贞斋的炼师的。诗中描绘了炼师所在的环境,以及他的修行过程。 “彤云隐隐护灵坛”,这里的“彤云”指的是天空中的颜色,红色的云雾,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隐隐”则表示这些红色云雾缭绕着那座神秘的灵坛。灵坛在这里可能是指炼师修行的地方,也可能是指某种神圣的象征或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