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云隐隐护灵坛,古柏萧森夏亦寒。
丹臼烟迷苔欲染,空悬玉杵捣琅玕。
赠贞斋炼师
彤云隐隐护灵坛,古柏萧森夏亦寒。
丹臼烟迷苔欲染,空悬玉杵捣琅玕。
译文注释及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赠给一位名叫贞斋的炼师的。诗中描绘了炼师所在的环境,以及他的修行过程。
“彤云隐隐护灵坛”,这里的“彤云”指的是天空中的颜色,红色的云雾,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隐隐”则表示这些红色云雾缭绕着那座神秘的灵坛。灵坛在这里可能是指炼师修行的地方,也可能是指某种神圣的象征或标志。诗人用“护”字来形容红色云雾对灵坛的守护,表现出炼师所在之地的神圣和庄严。
“古柏萧森夏亦寒”,这里的“古柏”指的是古老的柏树,象征着岁月的长河和时间的沉淀。“萧森”则形容这种古老柏树的形态和生长状态,给人一种孤独而坚韧的感觉。“夏亦寒”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地方的寒冷,可能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也可能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所导致的。这里可能是炼师修行的地方,也可能是某种特殊环境的影响。
“丹臼烟迷苔欲染,空悬玉杵捣琅玕”,“丹”字在这里可能是指炼制丹药所用的材料,也可能是指炼师所使用的某种工具或方法。“臼”字指的是一种研磨的工具,“烟迷”则形容这种烟雾弥漫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朦胧的感觉。“苔欲染”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烟雾弥漫的场景,给人一种时间流转、历史沧桑的感觉。“空悬玉杵”则形容了炼师在修行过程中的动作,可能是在敲打某种乐器或进行某种特定的仪式。“捣琅玕”则是一种古代传说中的仙草,据说可以让人长生不老。这里的“捣”字可能是描述炼师正在使用玉杵敲打琅玕的情景,给人一种神秘而古老的感觉。
“此道可传心印者,谁欤?”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炼师修行成果的认可和期待。诗人认为只有那些真正理解并能够传承这种修行之道的人才能称为“传心印者”。这里的“传心印者”可能是指那些掌握了某种特殊技能或知识的人,也可能是指那些真正理解并能够传承某种修行理念的人。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这位炼师的赞赏和期望,希望他能够继续努力,传播这种修行之道。
这首诗通过对炼师所在环境的描写和炼师的修行过程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述,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神秘的修行之地,感受到那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炼师修行成果的认可和期待,体现了一种尊重和敬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