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睍
竹里僧房尽闭门出自《游晓觉寺》,竹里僧房尽闭门的作者是:陈睍。 竹里僧房尽闭门是宋代诗人陈睍的作品,风格是:诗。 竹里僧房尽闭门的释义是:竹林深处僧房紧闭门。 竹里僧房尽闭门是宋代诗人陈睍的作品,风格是:诗。 竹里僧房尽闭门的拼音读音是:zhú lǐ sēng fáng jǐn bì mén。 竹里僧房尽闭门是《游晓觉寺》的第2句。 竹里僧房尽闭门的上半句是:肩舆行到竹边村。
肩舆行到竹边村出自《游晓觉寺》,肩舆行到竹边村的作者是:陈睍。 肩舆行到竹边村是宋代诗人陈睍的作品,风格是:诗。 肩舆行到竹边村的释义是:肩舆行到竹边村:乘坐轿子行进至竹林环绕的村庄。 肩舆行到竹边村是宋代诗人陈睍的作品,风格是:诗。 肩舆行到竹边村的拼音读音是:jiān yú xíng dào zhú biān cūn。 肩舆行到竹边村是《游晓觉寺》的第1句。 肩舆行到竹边村的下半句是
题广福寺轩 小轩架寒溜,激激鸣水苍。 老僧不靳惜,借与一榻凉。 枕流暂憩息,清飙袭衣裳。 蝉声亦多思,牵引昼梦长。 俗虑顿消处,栩栩无何乡。 翻嫌市廛中,吏隐殊相妨。 未赋渊明归,祗益袁君狂。 平生不勇决,恋恋粟一囊。 何如水西头,飞云共徜徉。 日寻方外游,煮茗烧妙香。 此致渺未遂,啸歌空自伤。 坐待山月明,拿舟泛沧浪。 注释: 1. 小轩架寒溜:形容小房子(轩)搭建在寒冷的水流之上。 2.
注释: 1. 游晓觉寺:游览晓觉寺。 2. 肩舆行到竹边村:坐着轿子走到竹林边上的村庄。 3. 竹里僧房尽闭门:竹里的寺庙都关闭了门,看不到里面的僧人。 4. 小洞颇闻三里近:从一个小洞口可以听到三里远的地方有水声。 5. 残僧今有一人存:现在只有一位僧人还在这里。 6. 旋沽薄酒欺寒力:立刻去买点薄酒来暖暖身子,驱散寒冷。 7. 未怯春泥踏雨痕:还没有害怕春天的泥土和雨水的痕迹。 8.
肩舆行到竹边村,竹里僧房尽闭门。 小洞颇闻三里近,残僧今有一人存。 旋沽薄酒欺寒力,未怯春泥踏雨痕。 笑觅梅花伴归去,断桥流水月黄昏
小轩架寒溜,激激鸣水苍。 老僧不靳惜,借与一榻凉。 枕流暂憩息,清飙袭衣裳。 蝉声亦多思,牵引昼梦长。 俗虑顿消处,栩栩无何乡。 翻嫌市廛中,吏隐殊相妨。 未赋渊明归,祗益袁君狂。 平生不勇决,恋恋粟一囊。 何如水西头,飞云共徜徉。 日寻方外游,煮茗烧妙香。 此致渺未遂,啸歌空自伤。 坐待山月明,拿舟泛沧浪
陈睍并非宋代诗人,实际上他是南宋后期的著名名臣、文学家。陈睍(1180年-1261年),字子华,号抑斋,出生于福州侯官县(今福建福州),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 陈睍的一生经历了南宋时期的政治风云和社会变迁。他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中进士,师从叶适,并在嘉定十四年(1221年)应贾涉之邀担任淮东制置使幕府中的一名幕僚,参与抵御金军并献策处置山东忠义军事
陈睍并非宋代诗人,实际上他是南宋后期的著名名臣、文学家。陈睍(1180年-1261年),字子华,号抑斋,出生于福州侯官县(今福建福州),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 陈睍的一生经历了南宋时期的政治风云和社会变迁。他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中进士,师从叶适,并在嘉定十四年(1221年)应贾涉之邀担任淮东制置使幕府中的一名幕僚,参与抵御金军并献策处置山东忠义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