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抓住重要诗句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作答即可。 “容吏隐”:容忍那些不拘小节的官吏。 “讲肆”:讲堂。讲学的地方。 “郁姑台”: 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是古时金陵城的北城门。 “薄云如絮水如罗”:轻薄的云雾好像棉絮,流动的水就像彩色丝线。 译文: 我容忍着那些放纵性情的官吏,每天消磨着时光。 独自登上郁姑台,远望天空
【注释】 1. 南鸿:南方的鸿雁。2. 影里:影子里。3. 衰杨断岸:衰败的杨柳,折断的河岸。4. 枯荷残沜:枯萎的荷叶和池塘。5. 曾照星星:仿佛能照亮星星。6. 探春湖上:在春天的湖上游玩。7. 负了沤家约:辜负了沤家约定(沤家,指作者的朋友)。8. 北来:从北方归来。9. 何事:什么事情。10. 酒边:酒宴旁边。11. 芒角:锋芒。12. 吴菱:即吴地之菱,这里用“吴”指代地名。13.
【注释】 春晖:春风的和煦。枚宅:枚乘,西汉辞赋家,曾作《七发》。韩台:韩愈,唐代文学家,曾任宣武节度使节度副使。絮蟀:柳絮,即杨花。彭城:古郡名,治所在今江苏徐州。沤家:渔父之家。倦羽:倦于远游的鸟的羽毛。 【赏析】 这是一首写秋景、怀人的词。上片首三句写景,点明题意,“春晖”二字是总领全篇的线索。作者在闲庭中看到春天的景象,想到当年与友人一起赏春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千。“枚宅巢㹳,韩台絮蟀
【注释】 黑石渡:地名,在今安徽省含山县东北。 戍火:指边防驻军所放的篝火。 冥冥:昏暗的样子。 短衣匹马又淮西:意思是说,他骑着马,穿着短衣,又一次到淮西去。淮西是古代兵事区域的名称。这里暗指南宋朝廷。 【赏析】 《忆江南·题何雪园先生出处图》是一首七言绝句。词中描绘了一位将军出征时的情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全词语言简洁明快,意境开阔,感情深沉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起句“黑石渡
诗句释义: 1. 尘梦断,禅榻证无生。北斗初横云漠漠,碧天无际鹤装轻。 2. 吹下步虚声。 译文: 1. 尘世的梦境已断,在禅榻上证悟了生命的本真。北斗星刚刚出现,云雾弥漫,天空辽阔无边,仙鹤翩翩起舞,轻盈飘荡。 2. 吹响了《步虚词》的声音。 关键词注释: 1. 尘梦断 - 指超脱世俗的梦幻般的境界。 2. 禅榻 - 指修行用的坐具或卧具,禅宗僧人用来打坐的地方。 3. 北斗初横 -
【诗句释义】 1. 襄水曲:地名,在今湖北襄阳。 2. 五载滞儒冠:滞留于儒士之服,表示长期不得志。 3. 匡鼎说诗应共解:匡鼎是唐代诗人,与李白、杜甫等人并称为“四大诗人”。这里的“说诗”指的是匡鼎的诗词评论,意指匡鼎的诗词评论应当得到共同的理解和解释,以彰显其文学价值。 4. 侯芭载酒若为欢:侯芭是唐代女诗人,与李季兰、薛涛等人齐名,被称为唐女诗人“四友”
```text 冬学晚,弦诵在南邻。 一点斜帆和雁远,离心争逐片云飞。 有泪上征衣。 ``` 译文: 冬日的傍晚,我们学习到很晚才结束,教室就在那南方的邻居家。 一艘小舟的船帆在快落的雪中微微颤动,与归巢的大雁一起向远方飘去,仿佛我的心也在追逐那片轻盈的云朵。 我不由得落下了思念之泪,打湿了我的行装。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冯煦所作,描绘了一个冬日傍晚的学习场景,以及作者内心的感受
【注释】 何雪园:即何绍基,清代诗人、书法家。 十二图:指《题何雪园先生出处图》十二幅。 荷斧:扛着斧头,这里借指砍伐树木。 蕲阳山:在今湖北省黄冈市西南。 一绳幽径:形容山路狭窄曲折。 铁樵歌:用铁锤敲樵的歌声,这里指砍柴人唱的歌。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何雪园先生出仕与归隐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和不同的心态。 第一句:“平林织,荷斧几经过。”平林,指的是一片树林,织,比喻树木繁密。荷斧
【注释】 忆江南:词牌名。题何雪园先生出处十二图:这是作者为他的《十二图》所作的一首词。何雪园:即何绍基,湖南道州人,字元晋,一字海秋,号亦山、鸾坡等。清代诗人。一生好学,尤工于诗,与赵翼齐名,并称“二隽”。有《亦山堂集》。 阑暑后:指盛夏过后的时节。阑:通“阑”,尽也。阑暑:暑气已尽。 竟夕走雷声:整夜听着雷声。竟夕:彻夜。 拥鼻微吟秋树:紧抱双袖,低声吟咏着秋天的树。 一篝冷碧碎于星
【注释】 前路:指诗人的去向。暝:傍晚。澹月上尘襟:淡月映入衣袖之中。何雪园先生:指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何绍基。十二图:题画诗的篇名,这里指何氏的《十二图卷》。 【赏析】 此词是一首题画诗。上片写作者行色匆匆,暮色苍茫,在江边行走时所见之景,下片写所感。 “前路暝”,点明时间,为黄昏。“澹月上尘襟”,描写作者行走在江边,看到一轮明月高悬,洒下皎洁银光,把衣襟照得如白练一般。“记得楚辞吟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