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蘅生
诗句:不尽思亲泪,那堪又别离。 译文:无尽的思念让我难以抑制内心的泪水,这怎能忍受再次与你分离的痛苦呢? 注释:“不尽”表示思念之情如同江水一般源源不断;“那堪”表示无法承受的意思。 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对亲人的深深思念。首句直接抒发了作者无法抑制的悲伤情绪,第二句则通过“那堪又别离”进一步强调了与亲人分开的痛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注释】 临别:即将离别。深闺:指深闺女子,这里代指妻子。掩扉:关上门。潇潇:风雨声。打点:准备。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临别之际,面对妻室,却无言相对,只是默默地看着妻室,而妻室则默默地看着他,夫妻俩都没有说话。 “临别翻无语,深闺静掩扉。”写丈夫临别时默默无语的情景,突出了他内心的伤感和痛苦。“深闺”二字既写出了妻子的闺房之幽,又暗示了她此时的心情之苦。 “潇潇风雨夜,打点客中衣
注释:在炎热的夏天,我来到池亭避暑,抚琴自娱。台阶前有一只鹤卧于松树之下。寻找诗句,不把珠帘卷起,只恐那朵莲花嘲笑我的苦吟。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夏日避暑生活的诗。诗人通过抚琴、寻诗、听鹤、观莲等行为展现了自己的闲适和高雅的情趣。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
月夜 人静月轮高,月高人意消。 人邀月共语,人月两无聊。 注释: - 月夜:在夜晚的月光下。 - 人静:人非常安静,没有其他噪音干扰。 - 月轮高:月亮升得很高,明亮而清晰。 - 人意消:人的兴致、心情低落了,没有了往日的热情。 - 人邀月共语:有人在邀请月亮一起说话。 - 人月两无聊:人与月亮都感到无聊,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
喜伯姊自闽中归 三载天涯各一方,今朝相见倍情长。 参差桐影消烦暑,断续荷香纳晚凉。 窗启微风清簟席,帘开明月浸衣裳。 夜深细语当年事,玉漏声声乐未央。 注释: 喜伯姊自闽中归:高兴见到我妹妹从福建回来。闽中,指福建省,因地处南方,所以称为闽。 三载天涯各一方,今朝相见倍情长:已经三年分别在天各一方,现在见面倍感亲切。三载,三年。天涯,指远方。方,地方。 参差桐影消烦暑
梧桐 高树能遮暑,斜阳照绿阴。 阶前寒漠漠,庭下峭森森。 细雨清香散,微凉小院深。 风吹疏叶响,静坐听蝉吟。 注释: 1. 梧桐:一种常绿乔木,叶子大而宽,秋季变黄后飘落,因此又有“落叶”之称。 2. 高树能遮暑:形容梧桐树枝叶茂盛,可以遮挡阳光,带来凉爽的感觉。 3. 斜阳照绿阴:斜阳(夕阳)的余晖洒在梧桐树叶上,形成一片绿色的阴影。 4. 阶前寒漠漠:指台阶前的地面因为梧桐树而显得有些寒冷
诗句释义与赏析: - 风送帘钩响:风吹动窗帘,帘钩发出声响,暗示夜已深,风声和雨声交织。 - 凉生枕簟清:凉爽的夜晚,枕头和席子的缝隙中也充满了清凉的气息,增添了一丝秋意。 - 灯摇如一豆:摇曳的灯光如同豆子一样明亮而微弱,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 - 梦醒正三更:深夜时分,我突然醒来,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 窗外萧萧雨:雨声在窗外沙沙作响,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檐前滴滴声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月夜荷塘风景图画。首句“月上池塘冷”,用一个“冷”字,写出了月光洒在池塘上,给人带来的清凉感觉。第二句“微波浸碧莲”,通过“微波”这个关键词,形象地描绘出荷叶上的水珠在月光下闪烁的样子,同时也让人联想到荷花在水中摇曳的美丽身影。第三句“香风吹不断”,用“香风”来形容微风,既表达了微风的轻抚,又让人联想到荷花散发出的芬芳气息。最后一句“凉意似秋天”,以季节的变化为喻
【注释】 晓风帘自卷:清晨的风轻轻吹动着,窗帘被轻轻地卷起。 春信占梅先:春天的消息已经到来,梅花率先开放。 腊蕊雪中破:冬末的腊花在雪中绽开。 清香小院前:淡淡的香气弥漫在小院的前面。 【赏析】 这是一首写冬末春初梅花开放的诗。首句写“晓风”,次句写“春信”。“春信”指春的信息,是诗人观察的结果。第三、四句写梅花开放的情景。“腊蕊”即腊梅花,“雪中破”是说腊梅花先于雪花开放
舫斋感怀 帘卷湘波细,梧桐凉意生。 架存书几卷,地敞屋三楹。 石砌苔痕满,风窗竹影清。 回头问明月,应记主人情。 注释: 1. 湘波细:湘江的水波细腻。 2. 凉意生:凉爽的感觉开始涌现。 3. 架存:书架。 4. 地敞:空间宽敞。 5. 石砌:用石头砌成的墙。 6. 苔痕满:长满了苔藓。 7. 风窗竹影清:风吹过窗户,竹影显得清晰。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夜晚的书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