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至龙
诗句原文: 犬眠苍玉地,猫卧香绮丛。 倘无鼠与盗,猫犬命亦穷。 注释与赏析: - 犬眠苍玉地:描述了一只猫悠然自得地躺在一块苍玉制成的地面上,暗示着这个地方的贵重和神秘。 - 猫卧香绮丛:描绘了另一只猫优雅地躺在色彩斑斓的花丛中的情景,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对比。 - 倘无鼠与盗:表达了如果这些动物(可能是猫和狗)没有了捕食者的威胁,它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多么无忧无虑。 - 猫犬命亦穷
【注释】 寓兴:寄托情怀。孤灯:独居时点着的灯光,这里代指孤居的自己。长夜:漫长而漫长的一夜。膏:蜡烛的蜡。划:指烛光闪烁。窗户间:窗外。鲜鲜:明亮的样子。明月:明亮的月光。 【赏析】 此诗写深夜独守空房时的心境。开头四句写诗人孤独地对着孤灯,度过漫漫长夜;最后四句写窗外有明月,诗人在窗前凝望着明月沉思。全诗意境清幽,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之作,诗人表达了自己厌倦京城生活,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怀。 江常庵出武夷 —— “江常庵”,指的是作者在京城中的住处;“武夷”,指的是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脉中段,是著名的风景区。 厌居京洛说行持 —— “厌居”意为厌倦、厌烦;“京洛”指的是京城洛阳;“行持”在这里指行走坐卧的姿态。整句的意思是说,作者因为厌烦京城洛阳的生活而选择离开,并决定像仙人一样修行。 袖裹青蛇上武夷
【注释】 演(yǎn):古代乐章的篇名。雅:指《诗经·小雅》。十章:指此诗共分十段。“鸟”是“鸣”的通假字;“乌”是“乌鹊”“乌鸣”的简称。妍:美好。媸(chī):丑陋。凶吉:凶兆和吉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鸟鸣之词,以乌雀的叫声来比喻人世间的是非、善恶。 首两句说,鸟儿们互相呼唤着,彼此间也相互怜爱着。而乌鸦发出的声音,却使人们讨厌。 三、四句写鸟儿们发出各种声音,是因为自己的叫声美丑不同
墨鱼黑覆形,火萤明照身。 拙于用显晦,踪迹徒自陈。 注释解释: 演雅十章:这是一首五言诗,共十句。 墨鱼:指墨汁涂过的鱼。墨鱼黑覆形,形容颜色深沉,像墨汁涂过一样。 火萤:即萤火虫,发光的昆虫。明照身,形容光亮明亮,照亮全身。 拙于用显晦:指的是笨拙地使用明显和不明显的手法。 踪迹:踪迹,比喻行为或事情的痕迹。此处指行动的足迹。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赞美了墨鱼和萤火虫的特质
【注释】櫩(ù):蛛丝。巧经:织网。鸠(jiū):斑鸠,一种鸟。拙(zhuō):笨拙。营:筑巢。孰(shú):谁。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借蜘蛛织网和斑鸠垒巢两个事例,来说明“以拙胜巧”的道理。 第一句写蜘蛛结网,第二句写斑鸠筑巢。“巧”与“拙”相对,“经”与“营”相对。 前两句写蜘蛛织网,后两句写斑鸠垒巢。这两句话,一写形,一造势,一反一正,相映成趣。 第三句“孰知拙反胜,网坏巢独牢”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诗句解析: 1. 雾裹峰头薄似巾: - “雾裹峰头”指的是山峰被雾气覆盖的情景,形容山的轮廓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如同轻纱包裹着山峰。 - “薄似巾”则形象地描绘出这种景象的轻盈、朦胧,如同薄薄的头巾一般。 2. 路逢水后误行人: - “路逢”意味着诗人正在行走中,忽然看到前方有水路。 - “水后”则可能是指河流或溪流。 -
寄苕川故人 千古长情祇翠岑,休谈点石化黄金。 秋来国事方尝胆,病后禅机忽上心。 老眼看书嫌字细,乾喉饮酒喜杯深。 几回空检斑衣箧,望断白云天外阴。 注释与赏析: 1. 千古长情祇翠岑,休谈点石化黄金。 - 注释:"只"在这里有“仅”的意思。翠岑指的是青山,这里用来形容友人的高尚品质或深厚的友谊。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赞美之情,希望对方能保持高洁的品质,不被世俗所染。
【注释】: 演雅十章:指《庄子·逍遥游》中的“庖丁解牛”故事,比喻做事要得其自然,不可强为。蚕:这里指蜜蜂。丝课:养蚕的收获,即蚕茧。蜂忙供蜜工:蜜蜂忙于采蜜。役役为人劳:辛勤地为人劳动。衣食还自空:衣食却依然贫困空虚。 【赏析】: 这是一首寓言诗,诗人借用庄子“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去劳作,不要强求,这样才能避免人为的劳苦和生活的贫困。全诗用浅近的语言
猩猩陨机阱,鹦鹉锁金笼。 注释:猩猩和鹦鹉落入陷阱和笼子中,象征着被束缚和囚禁的人或事物失去了自由。 言笑适为累,缄嘿斯保躬。 注释:说话和欢笑有时会带来麻烦,沉默寡言和保持沉默则可以保护自身。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和对被束缚者的同情。首句通过对比猩猩和鹦鹉的命运,暗示了人世间的无常和无奈。第二句进一步揭示了言语和欢笑可能带来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