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清远
【注释】: 1. 少室:指佛教的少林寺。 2. 曹溪:指禅宗的六祖惠能,在广东韶州曹溪寺传法。 3. 门大开:喻意禅宗的教法广为传播,人们皆能接受。 4. 苍龙得云雨:比喻禅宗的教法得到广泛的传播,如苍龙之得云雨般滋润。 5. 猛虎生羽翼:比喻禅宗的教法得到广泛传播,如同猛虎生出羽翼一样迅猛。 6. 但解自承当:只要明白佛法的道理,就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7. 何劳问知识:不需向别人请教知识
【注释】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一: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 亲切亲切,省要省要。 眼目定动,料料掉掉。 为报先生,莫打之绕。 【赏析】 这首偈颂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一段故事。故事大意是说:佛在灵山会上,拈起一枝花示众。这时会中一位名叫迦叶的阿罗汉,忽然领悟到了什么深奥的道理,便微微含笑。他领悟了佛法的精髓,领会了其中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真谛。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
【注释】偈颂:佛教用语,指佛经中的颂文。一一二首:即《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一二卷。 挥戈(ɡē):挥舞武器或戟等。佛日不西流:佛教谓西方有佛,佛日不西流,意谓佛法普照天下,永无止息。 洞九幽:深入地府。 安居:佛教语,谓心定住不动。事:指尘世的名利、欲望等。 玄妙:深奥玄妙的道理。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禅诗,写佛光普照,众生皆得解脱。 首句“挥戈佛日不西流”,意思是说,佛教的法旨如同神兵利器
【注释】:裓:古代的短衣。 天花:比喻佛家所讲的妙谛。 【赏析】:此句是说,对于佛家的妙谛,即使说得再多、再好,也不如沉默无言。这是说,佛经中的道理深奥难测,非有悟性者不能理解,所以佛家强调“不立文字”。 这首诗以“天花”为喻,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领悟。他认为佛经中的道理深奥难测,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因此强调要静心参悟,不要被文字的表面意思所迷惑。这种思想在佛教哲学中被称为“不立文字”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的诗句含义。 1. 佛手驴脚生缘:佛手指的是一种植物,通常在佛教中用来象征慈悲、智慧等美德。驴脚则可能是一种比喻,指代某种行为或态度。这句诗意味着因为某种因缘关系,佛手与驴脚被联系在一起。这里的“生缘”可能指的是由于某种因缘而产生这样的联想或关联。 2. 黄龙元无此语:黄龙在这里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概念或信仰体系,而“此语”可能指的是这个体系中的某些教义或观念
注释: 着眼看来宁免瞎,全身何用佩金鱼。 黄龙意气雄豪甚,祇为他家不识书。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诗《颂古六十二首》中的第五十九首。全诗如下: 眼着来看宁免瞎,全身何用佩金鱼。 黄龙意气雄豪甚,只为他家不识书。 注释: 1. 眼着来看宁免瞎,全身何用佩金鱼。 - 眼着来看:形容眼睛直视,不回避。 - 宁免(níng bì)瞎:难道不怕看错吗?宁:宁愿。 - 全身何用佩金鱼
【注释】偈颂:梵语的译音,即佛门中唱诵经文时所用的赞词。千尺:形容丝纶(一种长丝)很长。 【赏析】这是一首写归隐生活的诗。首句“两岸芦花一叶舟”,是说船在两岸芦花丛中的小舟,写出了诗人行船的孤单和寂寞,同时也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秋夜景象,为下两句的抒情作了铺垫;第二句“凉风深夜月如钩”,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月亮写得活灵活现,仿佛它挂在天上就像一条弯弯的铁索钩挂着一样,使人感到十分有趣
【注释】 颂古六十二首其五十七:指唐代诗人王建的《寄内》一诗。 平生:指作者一生的志向和理想,即“心向君国”。心,这里作动词用,意为倾吐;胆,这里也作动词用,意为敞开。 门中:这里指王氏的家,即作者所要表达的对象。 都城:京城长安,作者曾居长安。 别后:离别之后。 旧知:过去相识的人。 暖烟斜日:夕阳西下时,温暖的阳光照射在袅袅升起的烟雾上。斜日,太阳倾斜地照在地面上,形容傍晚时分。 赏析:
注释:彼此之间没有相互拖累,行人没有失去钓竿和锥子。虽然他们没有瞎眼,但仍然会用拳头劈开嘴巴。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他认为,人们之间的相处应该建立在真诚和信任的基础上,而不应该因为利益关系而互相拖累。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珍惜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追求。此外,他还对那些不怀好意的人表示了强烈的不满,认为他们也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
注释: 尽力不柰何:用尽了所有努力,也没有办法。 按牛头吃草:比喻没有目标,随波逐流。 若无锦绣文:如果没有华丽的辞藻。 难以论嘉藻:难以与美好的事物媲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表达了作者对那些无法实现自己抱负、只能随波逐流的人的不满和批评。通过“尽力不柰何,按牛头吃草”这句诗,诗人揭示了这些人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最终却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只能像一头牛一样,按照别人的指挥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