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清远
【注释】 师:指僧人。真:真实。丑拙:丑陋,不工整。不堪呈:不能呈献出来(意即无法呈献)。白鼻昆崙:指昆仑山。贺新正:在新的一年里祝贺新年的到来。 【译文】 僧徒的书法技艺实在丑陋拙劣,无法呈献给人欣赏。他费尽心思、用尽心血去书写,可是写出来的字却让人看了很不开心,甚至想笑。他在字里面找不出一丝一毫的丝头意趣来,真是可笑极了。他的书法毫无艺术性,简直就像一只白色的鼻尖上的昆仑,让人看了都觉得好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出得出不得,初不离是定。 2. 圣者起凡情,凡人而乃圣。 3. 倒用与横拈,扶邪及显正。 4. 春雨春风竹户凉,落花啼鸟千峰静。 译文: 1. 即使有才华的人,也无法完全摆脱世俗的眼光和偏见。 2. 圣人能够超越常人的情感,普通人却能表现出圣人的品德。 3. 颠倒使用和随意拈取,可以纠正邪气和显现正气。 4.
注释:为什么叫手,和尚难以开口。 拟议自颟顸,可怜大蒙斗。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禅宗的“棒打”来比喻佛教中的“呵责”。诗人在诗中巧妙地将禅学、文学和艺术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何故唤作手,衲僧难开口。这句诗的意思是:为什么要称它为手呢?和尚们怎么开不了口?这里的“手”指代的是佛教中的“棒”,而“衲僧”则指的是和尚。诗人通过对比和尚与“棒”的不同反应
数目分明举即难,衲僧无不胆毛寒。 须知更有壶中路,但向须弥顶外看。 注释与赏析: 诗句注释: 1. 数目分明举即难 - 这两句表达了在面对复杂的数量关系时,人们往往会感到迷惑和困难。"数目分明"指的是数字或数据清晰可见,而"举即难"则是指这些信息需要被理解和分析。 2. 衲僧 - “衲”在佛教中指僧人的袈裟,“衲僧”通常指的是穿着破旧衣服的僧人,这里可能用来象征那些学识浅薄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鳌山成道足人传,莫是从前话不圆。 赖有玄沙知始末,遍身红烂在渔船。 接下来是对该诗的赏析: 这是宋代诗人释清远所作的《颂古六十二首 其四十八》中的诗句。全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鳌山成道足人传”,这里的“鳌山”指的是古代的道教仪式中用来祭拜海神的鳌鱼山,“成道”则是指道士修炼成功。整句诗的意思是说
【注释】:犊(dú):小牛。谙:熟悉。通红:通红。蓝:指蓝色,这里用来形容牛的眼睛像蓝色的宝石一样晶莹透亮。大家:指所有的人。普请:普遍邀请。 【赏析】:此诗以生动活泼的笔墨描写了牛犊出生时的情景,表现了人们的喜悦心情和对新生生命的珍爱。 首句“犊牛生子颇相谙”,意思是说牛犊刚生下来就非常熟悉人。这句诗通过“颇相谙”三字,把牛犊对人间生活的熟悉程度写得惟妙惟肖,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诗句释义: 擘开华岳连天色,放出黄河到海声。 瞎驴死后蒿枝折,大地如今有几人。 译文注释: 1. 诗句“擘开华岳连天色”中的“擘开”指的是打开、展开的意思,这里可能比喻诗人将内心世界的广阔和深邃展露无遗。"华岳"是指华山,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2. “连天色”则表示这种精神如同天空一样无边无际、高远。整体上,这两句表达了作者豁然开朗、胸襟开阔的意境。 3.
诗句释义 1 欲求佛法往南方:表达了一种对佛法的向往,希望找到更接近佛教本质的地方。 2. 老大宗师为举扬:这里提到的“老大宗师”可能是指那些具有深厚佛法修为和高深智慧的人。他们通过弘扬佛法,将佛法的精神传承给后人。 3. 山花满地虽狼藉:形容了大自然的美丽与混乱并存的景象。这里的“狼藉”指的是杂乱无章,而“山花满地”则描绘了山间盛开的花朵遍布整个大地。 4. 一阵风来一阵香
【注释】 1. 赵州:即赵县,在河北省。 2. 一碗茶:一斗米煮成的粥。 3. 验尽当行家:指经过检验,才能看出谁是真知灼见的人。 4. 一期:一年,这里指一个时期。 5. 好:这里指高明。 6. 事如麻:事情很多,忙不过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赵州一碗茶”比喻“当行家”,意谓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看出谁是真正懂得道理的能手。“一期虽似好,争免事如麻”是说,即使一时看似高明了
【注释】: 1. 万象之中:指万物之中。 2. 露身:露出自己,即出世。 3. 一回相见一回嗔:一次见面就会发脾气。 4. 东西南北:指南北四方。 5. 吾皇:指我,皇帝自称。 6. 化:教化,感化。 7. 江头:指长江边(古称)。 8. 苦问津:苦苦打听渡江的船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宫词,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诗中用“万象”来比喻世间的一切,而诗人却选择出世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