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清远
奉君三顿曲周遮,屈辱云门老作家。渡水穿云五湖客,欲将何物当生涯。 注释: - 奉君:侍奉君主。 - 三顿曲周遮:形容侍奉君主非常勤勉,多次在曲周一带为君主遮挡风雨。 - 屈辱:承受委屈、羞辱。 - 云门:此处指隐居的地点或象征,云门是古代对寺庙的称呼。 - 老作家:指年纪已高且有成就的老学者。 - 渡水:穿越水域,比喻历经磨难。 - 穿云:比喻经历困难或险境。 - 五湖客
【注释】 在途:在途中。若为酬:作为酬谢的报答。莫把先师一例求:不要将先师一概而论。雄雄:威武的样子。王者:霸主,有权威的人。未免:恐怕,难逃。髑髅(dúlóu):死人头上的骨块,这里指死者的头颅。 【赏析】 本篇是诗人对那些只知效法古人而不加思考、盲目崇拜古人的文人进行批评和讽刺的作品。 诗的前两句写那些文人墨客,他们在仕途上或得意洋洋,或失意落魄,但无论怎样总是以古圣先贤为榜样
杨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头人。 一声残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释: - 《颂古六十二首》是宋朝释清远的作品,收录于每日诗词网站。 - “杨子江头”指的是长江在扬州附近入海的地方,杨花即柳絮,此处形容春天的景象。 - “杨柳春”描绘了春天杨柳的景色。 - “杨花愁杀”表达了对过往之人的深深思念。 - “渡头人”指的是在渡口等待过河的人,他们可能因为柳絮而感到烦恼。 -
注释:宗师的方便太慈悲,是你的话语确实如古锥。 万里的神光腾顶后,难道会将生死吓傻你。 赏析:本诗是一首颂扬宗师的诗句。宗师以方便、慈悲著称,其言如古锥般锋利有力,能直指人心。他的智慧如同神光普照,照亮了人们的前行之路,让人们不再被生死困扰,而是勇敢地面对生活。这首诗赞扬了宗师的智慧与慈悲,同时也表达了对宗师深深的敬仰之情
注释: 祸福威严不自灵,残杯冷炙享何人。 一从去后无消息,野老犹敲祭鼓声。 祸福无常,没有人可以控制,就像酒席上残杯冷炙无人享用一样。自从你离开后,就没有任何消息,我就像那些在田野间敲打祭鼓的老人一样,依然怀念着你的离去。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对人物命运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感叹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首句“祸福威严不自灵”,意指祸福无常
老大宗师没巴鼻,养狗之缘太儿戏。 老宗师去世了,他养的狗被卖掉,这和养狗没有多大关系。 夺牌禅客如到来,铅刀争及吹毛利。 来抢夺禅位的人会到来,而那些只会吹牛却没有真本事的人也会到来
密密堂堂早二三,本来无物更何堪。 痴人见了生欢喜,作者相逢满面惭。 此诗为宋代释清远所作《颂古六十二首 其三十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及赏析: - 密密堂堂早二三:诗句描绘了事物的初起状态,如同早晨的云彩层层叠叠,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里的“密密”形容事物紧密排列,“堂堂”则意味着宽广、高大,表达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早”字则暗示了这种状态的出现是迅速且突然的
赵州,是禅宗的著名禅师,他的禅理和言行对后来的禅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诗就是描述赵州禅师勘破世事,笑杀老禅和的情景。 “颂古六十二首 其三十七”是这首诗的总标题,表明这是第三十七首颂古之作。颂古,是指对历史上著名人物或事件的颂扬和赞美。这首诗是对赵州禅师的一种颂扬。 “赵州言勘破,笑杀老禅和。”这里的“勘破”,是指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和领悟,是一种高深的境界。赵州禅师通过自己的言行
【注释】 颂古六十二首 其三十九:赞古代英雄豪杰的诗。当机:指遇到关键的时候。异同:不同。胲腮:指肋骨下。雄山者:指项羽。老翁:这里指刘邦。笑杀雄山者:意思是说项羽被刘邦所打败。 【赏析】 《颂古六十二首》为宋人释慧空所作,其中第三十九首为“颂项王”。此诗前四句赞美项王,后四句讽刺项羽失败的原因。 全诗以议论为主,没有直接描写项羽的形象,而是通过历史事实来表达对项羽的评价
【注释】 春来:春天来临。依旧:仍然,照旧。一枝枝:指梅花。 同地:同在一个地方,指同一地区。 天道:天的道理。不疑:不怀疑。 未彻之言:未完全表达出来的言语。人莫问:人们不要询问。令余特地:让我特地。笑嘻嘻(xi xi):笑眯眯的样子(“嘻嘻”是口语,形容高兴的样子)。 【赏析】 此为咏梅之作。诗人用拟人的手法,以梅喻人,赞颂了梅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崇高气节。诗中赞美梅花不畏风霜雪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