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清远
春至是花开,朱颜安在哉。 可怜园里色,不入镜中来。 注释: 1. 春至是花开,朱颜安在哉。春天到来时,花儿盛开,但美丽的容颜却已经不在了。 2. 可怜园里色,不入镜中来。可惜那些美丽的花朵只能在园子里欣赏,却不能被镜子捕捉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道世所作《颂古六十二首》中的第四十首。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和美丽的事物逝去的感慨。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人们期待和欣赏美景的时刻。然而
【注释】 云门答糊饼:云门寺的和尚对吃糊饼的事。 领:领头、领路。 驴鞍爷:驴鞍,即马鞍,是马的头部。“你”指人。颔(hàn):下巴。 塞:堵塞。咽喉:比喻要害之处。 你:指人。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和尚云门回答别人问及吃糊饼的事,说这是先有了吃糊饼的念想,然后才去领那糊饼的,吃了糊饼之后,就不会再去想它了。诗中把“领”和“塞”两字巧妙地结合起来,形象地描绘出吃糊饼时,嘴里含着糊饼
注释:悟人千百条道路都没有问题,难道相信他会走错第二条路吗?孤独寂寞的山花在寒食节后凋谢,太阳向西下沉而水流向东奔流。 赏析:此诗通过诗人对世间事物的深刻观察和体味,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对人生百态的豁达理解。首句“悟人千个道无忧”表明作者已经领悟到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道理,无需忧虑和担忧。次句“肯信遭他第二头”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观点,认为即使面对再多的事物和情况
【注释】 春寒料峭:春天的寒冷使人感到刺骨。 冻杀年少:使年轻人冻得死去。 切忌参商:不要像参星和商星那样,一年一次地相会,永远不得相见。 别无奇妙:没有别的奇妙之处。 低头侍奉:低头恭敬地侍奉。 欢喜问讯:高兴地问候。 佛法商量:谈论佛家的道理。 伤子性命:伤害儿子的生命。 【赏析】 《颂古六十二首》是元代释普济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佛教僧人对佛法的理解与实践
【注释】骨里皮:指人死后,骨头上长出的皮肤。皮里骨:指人死后,皮肤下生有骨骼。大隋:即中国历史上的隋朝,604年-618年建立,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一个强盛王朝,也是隋炀帝杨广统治的时期。老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庄子·逍遥游》:“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古之人,其知者寡。”郭象《注》:“夫古之得道者,若古之遗人,其身不知其姓名,故谓之‘无当’也。‘无当’,言其体大也。今世之所谓圣人者
【注释】 长连:即长连山,在今陕西宝鸡市。 狐屎:喻指狐狸粪便。 三圣堂:在长连山麓,相传汉文帝时,曾于此设坛祭祀三皇,因而得名。 窠窟子:指狐狸的窝穴。 月明:月光明亮。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借咏景抒怀之作。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为全诗定下背景基调;次句以“三圣堂前”为背景,通过“犬吠春”这一细节描写,烘托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第三句则用“跳出金牛窠窟子”
注释:玄沙有三种病人,有理不在高声。 引得香严老子,走过来树上悬身。 赏析:这首诗以玄沙三种病人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充满禅意的画面。首先,诗人通过“有理不在高声”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禅宗思想,即真正的道理不在于言语的高低,而在于内心的领悟。接着,“引得香严老子,走来树上悬身”,描述了一位名为香严的老者,他因领悟到了这个道理,而变得超然物外,甚至能够站在树枝上悬身于空中,形象地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境界
【注释】: 1. 《颂古六十二首》,作者自注:唐崔颢作。 2. 八面当风祇这是,拂袖之谈动天地。 3. 堪爱卖身王老师,不作贱兮不作贵。 4. 八面:四面。 5. 祇这:指只此一例。 6. 拂袖:衣袖被风吹动的样子。这里是说袖子一甩,谈话的内容便传遍天下。 7. 王老师:即王维,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后人把他和杜甫、李白合称“三大诗人”。他常以诗画闻名于世,有“诗佛”之称。这里指的是王维的诗画。
注释: 黄金作为骨骼,玉石作为棱角,不要在他家里寻找他。 多少从来领悟过匠人的用心,都把那些事情继承到威音的传承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古代工匠的赞美。首句“黄金为骨玉为棱”形象地描述了他们精湛的工艺技术。第二句“莫把他家此日寻”则是对他们技艺的肯定和赞赏,表示他们的作品无人可及,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三、四句则进一步阐述了他们的匠心精神。这些工匠们不仅仅是为了制作出美丽的工艺品
注释:这诗是讽刺武则天专权误国。五色狸奴,指武则天的婢女、女官,她们争宠,相互倾轧,甚至不惜互相残害,弄得国家一片混乱。 赏析:武则天当政时期,朝廷内部勾心斗角,相互倾轧。这首诗就是对这种政治黑暗现象的讽刺。首句“五色狸奴尽力争”,描绘了一幅朝堂争斗的画面,五色狸奴指的是武则天的女官和侍从,她们为了争夺宠爱,相互斗争。次句“及乎按剑总生盲”,进一步描绘了这场斗争的残酷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