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原妙
饥火炎炎烧断肠 亲逢王膳不能尝 饥火炎炎,形容饥饿带来的痛苦如同烈火焚烧,使人感到极度的不适和煎熬。"烧断肠"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痛苦深入骨髓、无法忍受的状态。"亲逢王膳"指的是亲自品尝到了皇帝提供的膳食,而"不能尝"则是因为饥饿至极,连最基本的口腹之欲都无法满足。 可怜并逐溪流去 百亿沧溟透底香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无奈和悲凉的感受。"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同情和悲哀
注释:国师塔的样式最新颖,直接拿来也不露文。却被耽源添了一线,至今描摹乱纷纷。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主要描述了国师塔的样式新颖独特,但当人们直接拿来使用时,却不露任何文字信息,反而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后来,耽源在这幅画上添了一笔,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样,但同时也带来了混乱和纷扰。诗人通过这幅画,表达了对于世事变化无常和复杂纷繁的思考和感悟
【注释】 颂古:即咏物,是唐代以来的文学形式。诗人咏物抒情,以物比人,通过咏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颂,本意是赞美、歌颂的意思。古代的诗歌中常用“颂”来称呼某些歌功颂德的作品,如《周颂》、《鲁颂》。后来也用来称咏史之作,如《楚辞》中的《九歌》、《天问》,就是以屈原的生平事迹为题材而做的一篇篇的史诗。 木佛不度火: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必须经过修炼才能成佛。这里用木佛比喻那些有佛性的人
诗句释义:赵州的狗子佛性无,十分春色播江湖。 翻译: 赵州这个地方的狗子(可能是一个比喻,表示某种事物或现象)的佛性是无的,它把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播到了整个江湖。这里的“狗子”可能是一种象征,代表着某种无形的存在或者力量,它在赵州显现出佛性,让春天的美好无处不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赵州狗子的佛性无,以及春天的美好,表达了佛教中的无我和众生平等的思想。同时
注释:洪波万丈,水势浩大,仿佛没有出口。上天无路,地面无门,无处可去。个中道理深奥难明,难以诉说,不是愁人也会感到悲伤。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境和命运无常的感慨。首句“四面洪波万丈深”,用“洪波”形象地描绘出人生如海的广阔与深沉,而“万丈深”则突出了人生的艰难曲折。接下来两句则是对这种境遇的描述和感叹。“上天无路,地面无门”,意味着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无法逃脱困境,这是一种无奈和无力感
两两成群罪莫穷,谩将鼠伎逞英雄。 当时若作今时世,纵使瞿昙也不中。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释义: - “两两成群罪莫穷”描绘了一群人因为某种行为而受到极大的惩罚或困扰。这可能暗示着某种集体行动或决策导致了不良后果。 - “谩将鼠伎逞英雄”则表达了一些人试图通过小聪明或诡计来显示自己的英勇,但实际上却显得微不足道。 2. 译文: - 一群彼此勾结的人最终都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他们的行为愚蠢至极
【注释】 绿树阴浓:树荫很密。 夏日长:夏季很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水塘中。 水晶帘动微风起:水晶帘子轻轻飘动,有微风吹过。 满架蔷薇(qí rī):满架上的蔷薇花盛开。 【译文】 夏天树荫浓密,阳光照射下,树影斑驳; 楼台倒影在水中,随着微风荡漾,摇曳多姿。 水晶帘子轻轻飘动,有微风吹过,发出声响。 满架上开满了蔷薇花,香气四溢,弥漫了整个庭院。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
【注释】: 1.丹青:指画,这里指绘画;成:成就。 2.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无角的神奇动物,能化成龙。 3.眼:眼睛。睛:眼珠。 【译文】: 从小画画不成,到了后来才觉得画技精进。 随便把笔一扔,就能画出龙来,换走了当时人们对我的看法。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赞美自己艺术上的精进与超越。诗人从小时候开始就对绘画充满热情,但一直未能成功。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逐渐领悟到绘画的真谛,技艺也日益精湛
【注释】: 祖师:指佛祖。 颂古:指佛教禅宗的颂古之作,即赞颂历代祖师之言行。 禅:佛教禅宗,即禅宗。 棒打:禅宗用语,用棒子打人以示惩戒。 石人头:指顽石。 嚗嚗论实事:指议论时事。 白话译文: 佛祖不会讲禅理,孔子也不会识字。 他以棒子打石头,揭露世事真相。 赏析: 《颂古三十一首》是一首佛教禅宗颂古诗,作者为南宋诗人释慧空。这首诗表达了对禅宗创始人祖师和儒学大师孔子的崇敬之情。
注释:泥塑的佛像不能渡水,狂风突然刮起。大地黑暗无边无际,和尚们都不敢看。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佛教寺庙在狂风暴雨中的景象的诗。首句“泥佛不度水”形象地表现了寺庙在风雨中的无助和脆弱。第二句“毗岚风忽起”进一步描绘了风雨的猛烈。第三句“大地黑漫漫”则生动地描绘出风雨过后,整个大地一片黑暗的景象。最后一句“衲僧争敢视”则是说,在这种环境下,和尚们都害怕看这黑暗的场景。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