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原妙
【注释】: 1. 颂古三十一首其三:这首诗是杜甫的《颂古》组诗中的第三首。此诗以皮和髓作比喻,说明人世间善恶、是非的道理。皮与髓本为不同的事物,却能同归于尽。 2. 死款:指死罪。 3. 一口供:指口供。 4. 情穷理极:指理穷情尽。 5. 卒难容:终于难以容受。 6. 若将:如果。 7. 皮:指皮肉,喻人的肉体。 8. 髓:指骨髓,喻人的灵魂。 9. 高下:高低,优劣。 10. 争见:哪能见到
【注释】 幸然:侥幸,幸运。 鼓风涛:指击鼓助威。 浑家:妻子儿女。 【赏析】 《颂古三十一首》是南宋诗人刘克庄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共三十二首。其中第九首诗描写了一幅激浪滔天的壮观场面,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深切同情。 “幸然无事鼓风涛”,幸然:幸运,庆幸;鼓:击鼓,这里指擂鼓助威。幸然无事,意即庆幸自己没有卷入战争中去。鼓风涛:指击鼓助威。 “激起洪波万丈高”,洪波:大波浪
诗句 杀人犹可恕,再犯岂能容。 译文 犯下的罪行尚且可以原谅,但是再犯同样的错误是无法被容忍的。 注释 - 杀人犹可恕:即使是犯下杀人这样的重罪,也可以得到宽恕。 - 再犯岂能容:如果再次犯罪,就不能再被接受和宽容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法律与道德的看法。在古代社会,“杀人”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罪行,一旦犯下,无论前科如何,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而“再犯”则更是无法容忍
注释:眉毛的缝隙中积着山岳,鼻孔中藏着狮子般的雄心。 译文:在眉毛的缝隙里,堆积了如山般巨大的野心;而鼻尖里则藏匿着雄壮无比的野心。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自喻,通过夸张的手法来表达他心中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眉毛罅里积山岳,鼻孔中藏师子儿”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心中的巨大野心,如同山峰一般巨大,如同狮子一样凶猛。而后两句“南北东西无限意
诗句解析 1. 一年又过一月,今日又从头起。 - 关键词: 一年、一月、从头起 - 注释: 这句诗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每一年结束时,又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时间仿佛在不断的循环中重新开始。 2. 循环乌兔如梭,百年光阴有几。 - 关键词: 乌兔、梭、光阴 - 注释: 乌兔在这里比喻为日月运行,梭则象征时间,诗人通过“乌兔如梭”形象地描绘了时间飞逝的景象。同时提问“百年光阴有几”
【注释】 偈颂六十七首 其六十三 今朝八月一,行脚禅和出。 不识自家珍,却向途中觅。 直饶走遍一百一十城,参见五十三善知识,功超十地三乘,位等释迦弥勒。 若还来到西峰,未免一棒打折你驴脊。 【译文】 今天是八月一日,修行者(行脚僧)禅和子走出寺庙。 不了解自身珍贵之物,却在旅途中到处寻找。 纵然他走过一百零一座城市,拜见五十三位善知识,修行功夫胜过十地菩萨,地位与佛祖、弥勒相当。
【解析】 “偈颂六十七首其六十六”是题下小序,说明这是一首偈颂诗。偈颂,又称佛歌、梵呗等,是佛教徒诵唱的赞颂佛陀功德的宗教歌曲,多用五言、七言绝句形式。本诗前二句写悟道之境,后二句写悟道之果。此诗为禅宗公案之一,所谓“黄龙三关”。 【答案】 ①万法归一一何归(悟道)②只贵惺惺着意疑(悟道)③疑到情忘心绝处(悟道)④金乌夜半彻天飞(悟道)⑤“万法”、“一何”、“惺惺”、“着意”、“疑”、“情”
【注释】 老贼:这里指奸诈的小人。 偷心未息:指奸诈的人的心没有停止过。 石灰布袋:比喻奸诈人的嘴脸。 到处成迹:处处留下痕迹。 曲不藏直:指奸邪的行为,不能掩盖其正直之心。 今日因斋庆赞:今天因为斋饭而庆祝,即今天为了庆祝斋饭而趁机揭露奸诈之人的罪行。 未免:竟然、居然。 乘时拈出:抓住时机揭发、指责奸诈之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诗人以犀利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其内容主要讲述了参禅悟道的意境。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1. 参禅一著莫迟疑:在修行的路上,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毫不犹豫地去追求。这里强调了坚定的决心和果断的行动。 2. 念念如同救火时: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诱惑和困境,就像面对大火一样。每一次的抉择都像是在拯救火焰,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坚持。 3. 烈焰亘天浑不顾:这里的“烈焰”比喻着生活中的诱惑和困难
注释:灵山拈出一枝花,百万都来是作家。 只有饮光尚未完全吸收,眼中又出现新的沙粒。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灵山拈花的形象来表现他的内心世界。首先,他用“灵山拈出一枝花”的意象来比喻自己对佛理的领悟和理解。然后,他又用“百万都来是作家”来形容他在佛教修行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财富。然而,尽管他已经掌握了丰富的佛理和知识,但他还觉得自己的修为还不够深厚,还需要继续努力。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