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原妙
【注释】: 祖师:指佛祖。 颂古:指佛教禅宗的颂古之作,即赞颂历代祖师之言行。 禅:佛教禅宗,即禅宗。 棒打:禅宗用语,用棒子打人以示惩戒。 石人头:指顽石。 嚗嚗论实事:指议论时事。 白话译文: 佛祖不会讲禅理,孔子也不会识字。 他以棒子打石头,揭露世事真相。 赏析: 《颂古三十一首》是一首佛教禅宗颂古诗,作者为南宋诗人释慧空。这首诗表达了对禅宗创始人祖师和儒学大师孔子的崇敬之情。
注释:泥塑的佛像不能渡水,狂风突然刮起。大地黑暗无边无际,和尚们都不敢看。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佛教寺庙在狂风暴雨中的景象的诗。首句“泥佛不度水”形象地表现了寺庙在风雨中的无助和脆弱。第二句“毗岚风忽起”进一步描绘了风雨的猛烈。第三句“大地黑漫漫”则生动地描绘出风雨过后,整个大地一片黑暗的景象。最后一句“衲僧争敢视”则是说,在这种环境下,和尚们都害怕看这黑暗的场景。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
诗句 杀人犹可恕,再犯岂能容。 译文 犯下的罪行尚且可以原谅,但是再犯同样的错误是无法被容忍的。 注释 - 杀人犹可恕:即使是犯下杀人这样的重罪,也可以得到宽恕。 - 再犯岂能容:如果再次犯罪,就不能再被接受和宽容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法律与道德的看法。在古代社会,“杀人”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罪行,一旦犯下,无论前科如何,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而“再犯”则更是无法容忍
注释:眉毛的缝隙中积着山岳,鼻孔中藏着狮子般的雄心。 译文:在眉毛的缝隙里,堆积了如山般巨大的野心;而鼻尖里则藏匿着雄壮无比的野心。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自喻,通过夸张的手法来表达他心中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眉毛罅里积山岳,鼻孔中藏师子儿”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心中的巨大野心,如同山峰一般巨大,如同狮子一样凶猛。而后两句“南北东西无限意
诗句解析 1. 一年又过一月,今日又从头起。 - 关键词: 一年、一月、从头起 - 注释: 这句诗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每一年结束时,又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时间仿佛在不断的循环中重新开始。 2. 循环乌兔如梭,百年光阴有几。 - 关键词: 乌兔、梭、光阴 - 注释: 乌兔在这里比喻为日月运行,梭则象征时间,诗人通过“乌兔如梭”形象地描绘了时间飞逝的景象。同时提问“百年光阴有几”
【注释】 偈颂六十七首 其六十三 今朝八月一,行脚禅和出。 不识自家珍,却向途中觅。 直饶走遍一百一十城,参见五十三善知识,功超十地三乘,位等释迦弥勒。 若还来到西峰,未免一棒打折你驴脊。 【译文】 今天是八月一日,修行者(行脚僧)禅和子走出寺庙。 不了解自身珍贵之物,却在旅途中到处寻找。 纵然他走过一百零一座城市,拜见五十三位善知识,修行功夫胜过十地菩萨,地位与佛祖、弥勒相当。
【解析】 “偈颂六十七首其六十六”是题下小序,说明这是一首偈颂诗。偈颂,又称佛歌、梵呗等,是佛教徒诵唱的赞颂佛陀功德的宗教歌曲,多用五言、七言绝句形式。本诗前二句写悟道之境,后二句写悟道之果。此诗为禅宗公案之一,所谓“黄龙三关”。 【答案】 ①万法归一一何归(悟道)②只贵惺惺着意疑(悟道)③疑到情忘心绝处(悟道)④金乌夜半彻天飞(悟道)⑤“万法”、“一何”、“惺惺”、“着意”、“疑”、“情”
【注释】 老贼:这里指奸诈的小人。 偷心未息:指奸诈的人的心没有停止过。 石灰布袋:比喻奸诈人的嘴脸。 到处成迹:处处留下痕迹。 曲不藏直:指奸邪的行为,不能掩盖其正直之心。 今日因斋庆赞:今天因为斋饭而庆祝,即今天为了庆祝斋饭而趁机揭露奸诈之人的罪行。 未免:竟然、居然。 乘时拈出:抓住时机揭发、指责奸诈之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诗人以犀利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其内容主要讲述了参禅悟道的意境。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1. 参禅一著莫迟疑:在修行的路上,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毫不犹豫地去追求。这里强调了坚定的决心和果断的行动。 2. 念念如同救火时: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诱惑和困境,就像面对大火一样。每一次的抉择都像是在拯救火焰,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坚持。 3. 烈焰亘天浑不顾:这里的“烈焰”比喻着生活中的诱惑和困难
注释:灵山拈出一枝花,百万都来是作家。 只有饮光尚未完全吸收,眼中又出现新的沙粒。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灵山拈花的形象来表现他的内心世界。首先,他用“灵山拈出一枝花”的意象来比喻自己对佛理的领悟和理解。然后,他又用“百万都来是作家”来形容他在佛教修行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财富。然而,尽管他已经掌握了丰富的佛理和知识,但他还觉得自己的修为还不够深厚,还需要继续努力。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