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塔样最尖新,觌面拈来不露文。
却被耽源添一线,至今描邈乱纷纷。
注释:国师塔的样式最新颖,直接拿来也不露文。却被耽源添了一线,至今描摹乱纷纷。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主要描述了国师塔的样式新颖独特,但当人们直接拿来使用时,却不露任何文字信息,反而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后来,耽源在这幅画上添了一笔,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样,但同时也带来了混乱和纷扰。诗人通过这幅画,表达了对于世事变化无常和复杂纷繁的思考和感悟。
国师塔样最尖新,觌面拈来不露文。
却被耽源添一线,至今描邈乱纷纷。
注释:国师塔的样式最新颖,直接拿来也不露文。却被耽源添了一线,至今描摹乱纷纷。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主要描述了国师塔的样式新颖独特,但当人们直接拿来使用时,却不露任何文字信息,反而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后来,耽源在这幅画上添了一笔,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样,但同时也带来了混乱和纷扰。诗人通过这幅画,表达了对于世事变化无常和复杂纷繁的思考和感悟。
【注释】 岩头:指仰山,为南岳衡山名胜之一。密启处:指密云寺的禅门。悟得:悟到。 遮场败露:比喻被揭穿。 万世传:永远流传下去。 【赏析】 《禅人请赞》是唐代诗人贾岛所创作的一组诗的总集。此组诗共四首,分别写仰山、南台、灵隐寺和天柱峰的景色与传说故事。此为其中第二首,全诗如下: 不识岩头密启处,刚言悟得仰山禅。 遮场败露难遮盖,留与儿孙万世传。 译文: 我不认识这密云寺的禅宗开悟之处
【注释】:开旗展阵:指摆好战斗阵势。未睹天颜,指没有见到皇帝。降:投降。神通:佛家指神力和魔力,这里比喻本领。转款:扭转局势。翩翩:轻盈的样子。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梁朝大将侯景投降梁武帝萧衍的诗。诗的前两句是写梁军入城的情景,后两句是写侯景投降的过程。全诗以侯景的投降为主旨,通过对侯景投降过程的描写,反映了侯景投降梁朝的原因。 首句“开旗展阵入梁邦”,写梁军入城情景
【注释】 偈颂十二首 其九: “偈”,即佛经中的颂词,是佛教徒诵读时的韵文,用以宣扬佛法、劝善止恶。本诗为一首佛教颂词,内容涉及佛教戒律。 “封却拄杖头”,意指把拄杖(僧人常执之物)收起来;“结却布袋口”,意指把布袋束紧,防止漏出风声;“禁”指佛教戒律,“铁围山”是比喻牢狱。 “枷上重增杻”,意指在已经戴有枷锁的人头上再加重刑械;“有中拷出无”意指用拷问的方法使有罪者认罪,而无辜者被冤枉
以下是对《颂古五首 其一》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涅槃地狱本无差,只为从来被眼遮。 三脚瞎驴才𨁝跳,镬汤垆炭即吾家。 2. 译文注释: 涅槃和地狱本无差别,只是因为人们常常被自己的眼睛所遮蔽。三脚瞎驴才能跳跃,而我们则常陷入困境,如同煮在锅中的煤炭。 3.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夸张,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深刻理解和批判。诗中的“涅槃”和“地狱”象征着不同的人生境界
水从高处流出高原,浪花拍打云天白茫茫。 清晰明白是真实的消息,未必时人能到达那边。 注释:颂古五首 其一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颂古五首其二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注释:颂古五首其三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颂古五首其四 水出高原浪拍天,四维上下绝尘烟。分明好个真消息,未必时人到那边。 赏析
【注释】 达磨祖师赞 其二:达磨,禅宗六祖惠能(638—713),禅宗五世祖弘忍的弟子,南宗禅的创立者。此诗为对其在黄梅双峰山东面大雄宝殿面壁九年而未成正果的事迹的评论。西乾,指西方;恶声,指诽谤、攻击之声;钉桩摇橹,指被贬岭南的僧人慧能有志于弘扬佛法,却被人讥笑。 【译文】 还没离开西干寺时,恶语已到处传播。 面壁九年,终于被看穿。 咦,不知骗了多少后人,直到今天还在钉桩摇橹。 赏析:
《颂古三十三首》是宋代诗人释师观的作品。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看法。下面将逐句解读并赏析其内容: 1. 一二三四五六圈: - “一二三四五六圈”可能指的是某种事物的循环或周期。这里的“圈”可以理解为循环、圈子,暗示着事物总是在不断地重复和更新,就像一个完整的循环一样。 - 这句诗可能是在说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偈颂十二首 其十二 得不到的,争着得到。 得到了,忘了那得不到的。 注释: 得:得到,获得 那个:指“道” 既得那个(指悟到“道”):悟到了 忘却者个(指悟到“道”):忘记了得不到的 赏析: 此诗通过一个看似矛盾的逻辑推理来表达“悟道”的过程:先“不得”,再“争得”,最后“忘得”。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在描述一个人对于某件事物的追求和放弃,但实质上,却是在描绘一个人对于“道”的追求过程。
注释:这个村子里的和尚,只听说过他的大名。他刚露出尾巴,天下人就都讨厌他了。 译文:这个村子里的和尚,只知道自己的名字。他刚刚露出了自己的尾巴,天下人都讨厌他。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述了村中和尚的行为和态度。他只知道自己的名字,但却没有实际行动,只是一味地炫耀自己的名声。当他的尾巴露出来后,人们开始讨厌他,不再喜欢他。这首诗通过讽刺村中和尚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评
【注释】 颂古五首 其二:赞美古人。颂,称颂、赞美。五首,指《文选》中的五篇赋。《文选》是南朝萧统编的文学总集。“剖尽”,比喻彻底领悟了。“丧”通“忘”,“丧尽机”即忘却一切机心机巧。“通身不挂一毫丝”是说没有一点杂念和牵绊。“清风步步随身转”,形容心境高远,无拘无束。“明月谁分上下池”,比喻清雅超脱。上池、下池,指水波荡漾。 赏析: 此诗为《文选》中五首赋之一,赞颂古人的高洁品质和高尚情操
饥火炎炎烧断肠 亲逢王膳不能尝 饥火炎炎,形容饥饿带来的痛苦如同烈火焚烧,使人感到极度的不适和煎熬。"烧断肠"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痛苦深入骨髓、无法忍受的状态。"亲逢王膳"指的是亲自品尝到了皇帝提供的膳食,而"不能尝"则是因为饥饿至极,连最基本的口腹之欲都无法满足。 可怜并逐溪流去 百亿沧溟透底香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无奈和悲凉的感受。"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同情和悲哀
诗句原文: 飒飒秋风满院凉,芬芳篱菊半经霜。 可怜不遇攀花手,狼籍枝头多少香。 翻译: 飒飒的秋风在院子里回荡,带来一丝凉爽;篱笆边的菊花已经过了半季的霜打。 但可惜的是,这样的美丽无人欣赏,只能任由风吹乱了枝条,散发出阵阵香气。 注释: - 飒飒秋风:形容秋风的声音或者风势强劲而急促。 - 满院凉:整个院子里都感觉到了秋天的凉爽。 - 芬芳篱菊:形容篱笆旁的菊花香气扑鼻。 - 半经霜
诗名:《颂古三十一首 其十八》 释原妙,北宋时期僧人,以诗文著称。此诗《颂古三十一首 其十八》是其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猛虎深藏浅草窠,几回明月入烟萝。”这句诗描述的是一只勇猛的老虎躲藏在草丛中,月光透过树叶洒在老虎身上,形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这里的“猛虎”象征着强大的力量或潜在的危险,而“深藏”和“浅草窠”则表现了这种力量在不经意间展现出来
杨柳溪边垂绿线,黄莺枝上声声啭。 几多贪玩不知春,空使落花千万片。 注释 - 杨柳溪边: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杨柳垂挂着嫩绿的丝线,映衬着清澈的溪水,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柔美。 - 黄莺:黄莺是春天的象征,它们的啼叫清脆悦耳,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声声啭:形容黄莺的叫声连续不断,如同在歌唱春天的美好。 - 空使落花千万片: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以及因自己的疏忽而让美好的春光白白流逝。
【注释】: 三十年来在梦中,生涯丧尽绝行踪。自惭一见桃花后,依旧漫天鼓黑风。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诗人感慨自己一生蹉跎,无甚作为,只能寄情于梦;他对自己的失意感到惭愧,但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期待有朝一日能大展宏图。 “三十年来在梦中,生涯丧尽绝行踪。” 意思是:三十年来一直生活在梦境中,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已经丧失了自己的行动能力,无法找到自己的踪迹。 “自惭一见桃花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题目为“颂古三十一首 其二十四”,共四句诗。 落花台上重铺锦,玛瑙阶前布赤沙。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落花台的台阶上重新铺设了锦缎,而在玛瑙般闪耀的台阶前撒上了赤沙。 情义尽从贫处断,世人偏向有钱家。 这句诗的意思是:情义在贫穷时就会被割断,而人们总是偏爱那些富有的人。 注释: - 颂古:古代的赞美诗,指代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古人事迹的赞颂。 - 落花:比喻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