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台上重铺锦,玛瑙阶前布赤沙。
情义尽从贫处断,世人偏向有钱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题目为“颂古三十一首 其二十四”,共四句诗。
落花台上重铺锦,玛瑙阶前布赤沙。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落花台的台阶上重新铺设了锦缎,而在玛瑙般闪耀的台阶前撒上了赤沙。
情义尽从贫处断,世人偏向有钱家。
这句诗的意思是:情义在贫穷时就会被割断,而人们总是偏爱那些富有的人。
注释:
- 颂古:古代的赞美诗,指代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古人事迹的赞颂。
- 落花:比喻凋零、衰败的事物,这里指的是落花台上的景色。
- 重铺锦:重新铺设精美的锦缎,表示对落花台的修饰和美化。
- 玛瑙阶前:指用玛瑙制成的台阶,非常珍贵。
- 赤沙:一种红色的沙子,常用于装饰和美化环境。
- 情义:情感和道义,这里特指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 贫处断:贫穷时断绝,意味着贫穷时感情也会随之消失。
- 有钱家:富有的家庭,这里指的是那些拥有财富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落花台的美丽景色,并用“玛瑙阶前布赤沙”来突出其珍贵。然而,诗人却用“情义尽从贫处断”来表达出情感与富贵之间的矛盾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最后一句“世人偏向有钱家”更是点明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人们在追求富贵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人性和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