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月涧
逐句释义: 1. 老倒霍山无赖吒: - 霍山:地名,这里可能指代一个具体地点或象征性地指代某种状态。 - “老倒”可能是形容某物或某人到了无法维持原有状态的程度。 - “无赖吒”表示一种顽皮或者不知疲倦的状态。 2. 妙高峰顶恣抛沙: - 妙高:可能是山峰的别称,也可能是对某个人物的昵称。 - “恣抛沙”意味着随意撒播沙子,可能有嬉戏、放纵的意味。 3. 大开死口凌霄上: -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全诗如下: 肝胆重重楚越分, 别来不愿见诸君。 那知熟血重相喷, 涴却三千里水云。 注释与赏析: - 肝胆重重楚越分: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在古代文化中,"肝胆"常用来形容忠诚和坦诚,而“楚越”则指的是地域上的界限或分隔。这里可能意味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跨越了地域的界限。 - 别来不愿见诸君:这句表明诗人因为离别而不想见到朋友们
注释:这头牛耕田犁地的耙子,已经沾满泥土了。这牛身上沾满了泥巴,它好像成了一片荆棘丛生的田地。今年我种的庄稼一定能够丰收! 赏析:此诗以“田叟”自比。写牛在劳作时浑身泥水未干,比喻自己虽然勤劳辛苦、任劳任怨,但年老力衰、体弱多病,不能像年轻时那样为朝廷出力。表现诗人对自己年老多病、无能为力的无奈心情
普说三转语颂出示众 其三 等闲拈起一机看,顿觉重重海岳昏。 划尔一声轰霹雳,木人闻后更谁闻。 翻译: 普说三转语颂示众人 其三 随意拿起一机观看,顿时感觉到重重的海岳都变模糊了。 突然一声雷鸣如炸响,听到的人无不感到震惊。 注释: 普:泛指,这里指的是普度众生。 三转语:佛教用语,指三种说法,即佛、法、僧。此处指佛教教义。 颂示:向众人展示。 其三:此诗为第三句。 等闲拈起一机看,顿觉重重海岳昏
【注释】 懒瓒岩:在今陕西汉中市西。懒瓒,即懒瓒山,山有石洞,相传晋时隐士王烈曾栖居于此。牛粪火:以牛粪作燃料,烧饭取暖。蹲鸱:一种野菜,味酸微甜,可食。 【赏析】 这首诗描写懒瓒岩的自然环境,表现诗人对自然美的喜爱之情。 首句“天子亲颁字十行”表明懒瓒岩是皇帝御赐的名胜古迹。“难徵老子起岩房”说明这里曾是古代隐士老子隐居的地方。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他在这里隐居,与世隔绝,远离红尘
【注释】 石屏塔:在今云南大理。定石竺:指南诏的国名,因南诏曾建都于石城,故称石城为“定石”或“石竺”。 石屏:即石城,在今云南大理。吴天:指苍茫的天空。老猿:喻年老而体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感怀。 首句“曾分定石竺峰前”,诗人用“定石”二字点明自己曾身居此地,并借以表达对往日时光的怀念,同时暗含着对南诏王朝覆灭的历史沧桑之感
【注释】 礼黄龙:指祭祀黄龙神。塔:指塔形的坟墓。钝锹:笨拙的锄头,比喻笨拙的人。搅动:挖动。苍龙窟:指深山老林,喻指黄龙神的居所。浪激波腾:波浪冲击。海岳昏:指天空被云遮蔽。先师:对老师或前人的尊称。灵骨:指死者的遗骨。俨然:形容恭敬的样子。存:存在。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黄龙神的诗。作者以笨拙的锄头在深山老林中挖掘,但并未发现什么宝藏,反而被波浪冲击,天空被云雾遮住,更显出一种空寂
【注释】 普说三转语,示众:向众人宣讲佛教三转法轮。普说:普遍宣说。三转法轮:指佛性本净的三法,即“真如”、“实际”和“圆觉”。颂:歌咏、诵赞。 拶到途穷路绝处:意谓到了尽头。拶(zà)到:走到尽头。 灼然命若丝危:意谓生命像细丝一样脆弱。灼然:鲜明的样子;形容生命非常脆弱。 当机烧尾奔当火:意谓在关键时刻,要像火烧尾巴般急速行动。当机:关键的时刻,紧要关头。烧尾:急走;比喻在紧要关头行动迅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赏析。理解诗句含义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通过联想,用自己学过的典故知识去比照理解,这样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诗前两句是说七十二峰山势高峻,山峰秀丽,灵骨温润,颜色仍然如初。第三句是说自己要悠闲地坐禅打坐,而阿师却无处安身,这两句是说七十二峰山中风景秀美,灵气充沛。 【答案】 巍峨的七十二座山峰秀丽挺拔,山峰间云雾缭绕,仿佛在诉说着山神的故事
【注释】普说:泛指佛门。三转语:佛教用语,指“空”“有”二谛。颂出示众:将所诵的佛经展示于众人之前。示,给、奉献。其二,是第二首诗。太华峰:即华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一物:一块石头。怪如猛虎踞林丘:形状像老虎一样蹲在山丘上。觑(chù):看。眸子:眼珠。细认:仔细辨认。著(zhù):附着。充畟:充满。陈年个:旧年的、过去的。 【赏析】此诗为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