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月涧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阿师北去朝金阙,款语丁宁子一回。” - 注释:阿师指的是某人的师傅或者师父,这里指代的是诗人的师父。北去朝金阙是指前往北方,去朝见皇帝。金阙通常指皇宫或皇帝居住的地方。款语丁宁子一回意味着在离别前向师父详细地告别。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即将离开师父去往京城的心情。通过“北去”和“朝金阙”这样的动作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对师父的尊敬。
送僧归金陵白莲庵 石头城里屋三椽,满屋清香是白莲。 皎洁一心何所似,夜深淮水月初圆。 注释:石头城是南京古称,此处指南京;三椽即三间房;白莲指白莲花,象征清高;皎洁意为洁白光亮,这里指僧人的清心寡欲。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石头城的宁静与和谐,以及僧人的清心寡欲。整首诗充满了禅意,给人以宁静、淡雅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佛教禅宗“无我”的思想
注释: 玉几深深结死冤,错传一印漫无文。 玉几深深深的冤案,错传了印章没有文字。 春雷轰破轰不破,尽尽江天飞暮云。 春雷轰响震天动地,却无法打破这重重的冤屈,江水之上暮云飘荡。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无文和尚的诗。诗人在这首诗中,用“玉几”和“春雷”这两个意象来表达对无文和尚的怀念之情。 “玉几深深结死冤”,这里的“玉几”代表着高洁、清白的象征,而“死冤”则表达了对无文和尚的无尽思念和哀伤
【注】: ①寄和寅知客来韵:这是苏轼写给和寅知客的一首词,以寄出韵相和。 ②棒下:比喻刑罚下。舐犊情:指老牛舔小牛,比喻母爱。 ③棘中行:荆棘丛生的地方,比喻危险、艰难的地方。 ④赏析:这首词是苏轼对人生、人性的深刻体悟,他通过“老来怀抱转难平,棒下全无舐犊情。尚有一分慈悯处,教人只向棘中行”这几句,表达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他认为人生在经历磨难和困难后,会变得更加坚韧和顽强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赏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注意答案要准确、简洁,语言要流畅。本题中,“石林塔”是作者自号,意为“石林僧人的塔”。云寒窣堵玉棱层,意思是:层层叠叠的石林,在寒云中显得更加冷峻。窣堵,石山;玉棱,指石壁像玉石一般晶莹有光。自酹西湖一勺清,意思是:自己斟上一碗酒来祭奠杭州的西湖。酹,以酒酹地祭奠。老舌炽然无慈在,意思是
我将给出这首诗的诗句、译文和注释。然后,我会进行一些赏析。 1. 诗句:说法声如动地雷,小南铺席又重开。 - 译文:讲法的声音就像震撼大地的雷鸣,小南铺开席子又迎来了新的一天。 - 注释:说法声:指和尚宣讲佛法的声音。雷:比喻声音大。地雷:比喻佛法的威力巨大。小南:指某个寺庙或道观的名称。铺席:指僧众聚集的地方。又重开:又一次开始。 2. 诗句:成群引得呆尊者,远远也从高丽来。 - 译文
法相习兄小室在黄金山下 黄金山:指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因山上有金精而得名。 人间万事不如闲,湖海归来紧著关。 湖海归来:指隐居。著:通“驻”,停留。 自笑一生贫不尽,黄金推作屋头山。 屋头山:指屋前之山。 赏析: 诗人以“黄金”喻指自己不义之财,表达了自己对财富的鄙夷和对贫穷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他追求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人生理想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综合赏析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诗句中的重要信息点和关键字进行赏析。如本题的注释中“别后谁能记姓名”“遥想瞎驴成大队”等关键词语是答题的关键所在。另外,本诗属于怀人之作,因此要特别注意诗人的情怀,注意分析其情感变化的过程。 【答案】 十年交结几冤憎,别后谁能记姓名。遥想瞎驴成大队,挹南岳又望东溟。注释:十年来我们结交了很多朋友
注释: 恶业相随十五年,未尝蹉口教参禅。 恶业相随十五年,意谓恶习相随十五年,不曾有改变;未尝蹉口教参禅,意为不曾错过学习禅宗的机会。 而今年老心孤甚,三十乌藤趁上船。 年老心孤甚,意为年纪大了,内心孤独;三十乌藤趁上船,意为到了三十岁时,乘船而去。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仁侄的一首七言诗。诗人以自己的经历为例,劝诫仁侄要珍惜时光,不要虚度年华。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注释】 谢无文:人名;惠:书信;不至:未到。 幅(fú)幅:一尺见方,形容字画或图画。 无端:无故,无缘无故。 流落:飘零失所。水云边:水中的浮云上。 重书出:重复书写出来。 顿首:表示敬意,叩头。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前两句是说:一幅字画上没有文字,却能给人以无穷的意蕴和美感。“幅”指一尺见方的纸片,“无文”就是没有文字,“倍息全”就是有无穷的意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