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尚
注释: 1. 治盛周康世,东游岂信然:治理国家兴盛,社会安定太平的时代,我怎么会不相信呢? 2. 城闉亦隳废,门堞漫相传:城墙也破败了,城门的箭楼和瞭望台也废弃不用了。 赏析: 这首诗是顾亭林在华亭所作,通过对华亭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于盛世的怀念之情。全诗意境深远,情感深沉,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 华亭百咏顾亭林 浚极疑无底,丰棱定有因。 沈沈中夜月,照影属何人。 注释: - 华亭:古地名,位于今天的中国浙江省。 - 百咏:众多的吟咏诗篇。 - 顾亭林:指的是顾野王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 浚极其:深邃到无法测量的地步。 - 丰棱:指事物丰满的棱角或特征。 - 沈沈:形容夜晚月光明亮的样子。 - 中夜月:深夜的月亮。 - 照影:影子映照在水面上。 - 属:归属。 赏析:
【释义】 华亭的百首咏诗中有一首是顾炎武写的,题目叫《激浪闻澎湃》。这首诗的意思是:山神的威力强大,狂风暴雨归结为山神的意志,大海之神也不敢轻举妄动。 【译文】 华亭百咏顾亭林 激浪闻澎湃,山神阴力多。 风涛归指顾,海若敢谁何。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山神之力来比喻大自然的巨大威力。 “激浪闻澎湃”,诗人以激浪声来写山之高大和气势之大;“山神阴力多”一句,则把山比作有神力的大能者
【注音】 濆(fén)涌 悬崖下 泠泠(líng líng) 注(zhù)不穷 将(jiāng)期(qī)挹(yì)甘冷(láng lěng) 弱水(ruò shuǐ) 渐(jiàn)难通 【注释】 濆:同“奋”,奋发。 泠泠:形容水声清越。 将期:即将到达。 挹:舀取,吸取。 甘冷:甘甜的水。 弱水:传说中流往西方极远的河流,这里指代沙漠和大海。 渐:逐渐。 【赏析】
华亭百咏·顾亭林 已出天池外,狂澜尚尔高。 蛮商识吴路,岁入几千艘。 注释: - 华亭:古地名。 - 百咏:众多的吟咏。 - 顾亭林:指顾野王曾居住过的地方。 - 筑庵:修建庵堂。 - 林下客:指退隐之人。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曾经的贤人居住地,以及他在那里的生活情景。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沉淀和深深的敬意。诗人通过描写自然风光、历史人物和日常生活,展示了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注释: 展武沈沦后,波澄一鉴明。 桑田复更变,触目总柴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诗人以“顾亭林”为题,展现了华亭百咏中的名胜古迹。诗中通过“展武沈沦后,波澄一鉴明”两句,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叹;而“桑田复更变,触目总柴荆”则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的变化,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哲理思考。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哲理意味,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 此题为理解性默写,难度较小。考生默写时要结合题干提示“华亭百咏顾亭林”“浮钵来沧海”,抓住关键字词“补陀崖畔月、长照定中身”进行联想记忆。 【答案】 译文: 在补陀崖的边上,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一轮明月永远照耀着我那宁静的身影。 注释: 补陀——梵语的音译,意为山。 长照——永久地照耀。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五言。第一二句,先写浮钵来到沧海之滨
【注释】 达迥野:指郊野。 松陵:古县名,故城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 津:渡口。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对苏州的熟悉程度,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首句写郊外景色,次句写水路情况,三句写对故乡道路的熟悉程度,末句写重来不问津的情景。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平实,却能见出诗人热爱家乡、眷恋之情
注释:兰若寺在华亭县,是顾炎武的故居。如今祠庙的事由谁负责呢?我来到此地不禁感叹起来。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居的怀念之情。首句以萧瑟的秋风吹过兰若寺,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使人感到诗人的心情沉重。颔联“祠事今谁奉,吾来一叹吁”则直接点明了诗人来到兰若寺的目的,即前来祭扫故居。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昔日的繁荣与如今的冷落,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故居的深深眷恋。最后两句“知是府君居
【注释】 华亭:地名,在今上海松江。顾亭林:名炎武,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野王家:指顾炎武的家族。 【赏析】 诗是咏叹松江顾氏家族。首句“旦暮潮流急”暗喻时世之变,顾炎武一生忧国忧民,对时政多所建树,但屡受打击,故有感而发。第二句“东西径路斜”,以斜径比喻曲折坎坷的人生道路。第三句“无从质疑字”,指顾炎武一生勤学不倦,孜孜以求,但因时代原因,其思想主张未能得当政者的重视和实践。尾联点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