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诚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南行舟中三首 其一 小舫行无车马喧,短桡轻桨破江烟。 诗句“小舫行无车马喧”形象地描述了一幅宁静的江边画面,小船在江上悠然而行,没有受到车辆和喧嚣的打扰,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短桡轻桨破江烟”则进一步描绘了小船划动时激起的水花和烟雾,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江景图。 无由远逐轩皇驾,素瑟重听五十弦。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诗人的思想情感。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第一句“小孤山夜泊”交代了题目,第二句写景,第三句点题,第四句写秋月之下吹箫人龙在霜里吟啸。这四句是写景。第五句“霜里吹箫龙夜吟”是说在秋天的夜里有人吹箫,龙也在霜里吟啸,这是借景抒情。整首诗描写了一幅幽静而清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答案】 译文: 小孤山上江水很深,小孤祠前风声飒爽。
诗句释义: 1. 霜旭开晴晓出关:“霜旭”指的是清晨的霜气,“开晴晓”表示天刚亮。这句话描述的是清晨时分,当霜气开始融化,天空变得晴朗的时候,主人公走出了关隘。 2. 冲寒驴子猬攒攒:“冲寒”意味着抵御寒冷,“驴子”指的是骑在驴上的旅人。"猬攒攒"用来形容驴身上的毛发因为寒冷而竖起,形成了许多密集的团块。 3. 西风百里南雄道:“西风”指的是西方来的风,“百里”形容距离很长
【注释】 象郡:指广东。大藩:大的藩镇。百粤:泛指岭南地区,这里代指岭南一带。羊城:广州古称。镇南州:广州的别称。环山雉堞(zhì biè):环绕着山的城上的矮墙和垛口,即古代城上四周建有短墙或矮墙,并设有垛口以加强防御的一种军事建筑。云霞晓:指清晨的朝霞映照在云雾缭绕的群山之上,景色绚丽。落日:太阳即将落山。海峤(jiǎo):海边高山,即海南岛。秋:季节,秋季。 【赏析】
南海口号六首 炎方物色异东吴,桂蠹椰浆代酪奴。十月暖寒开小阁,张灯团坐打边炉。 注释:在炎热的南方与寒冷的东吴相比,这里的物产色彩各异,用桂树和椰树制作的饮品替代了传统的奶酪。天气在十月之间冷热不定,人们会在小阁楼里敞开窗户享受微风;晚上则点燃灯火围坐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取暖。 赏析:诗中描述了南方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物产,以及当地人的生活习俗。通过对比东吴的传统饮品
【注释】 荒服:荒远的封地。沾:受到。岛衣:指少数民族的服饰。龙鱼鲊(zhǎn):用鱼制成的肉酱,是海南特产。荔子盘(lì zi pán):荔枝果盘。荔子:荔枝。 【赏析】 此诗为海南黎族人民歌咏其生活习俗而作。诗人以南海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带风光画卷,表现了当地民族淳朴、好客的性格和热情好客的民风。 首句“荒服未尝沾政化”,意即荒远的封地未曾接受过朝廷的统治。“政化”即统治
【解析】 这是一首写女子的诗。第一句“谁家女儿高髻妆,行春踏花屐齿香”,描写了女子在春天里踏着鲜花走路的情景,突出了女子的美丽和可爱;第二句“留客不将茶当酒,铜盘蒌叶进槟榔”中“留客不将茶当酒”一句,表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而“不将茶当酒”也暗含着诗人对这种热情好客的态度有所保留;“铜盘蒌叶进槟榔”中的“蒌叶”是槟榔树的叶子。这两句诗既表现了女子的活泼可爱,又表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
【注释】: 看春(一作“看灯”)客里逢元夕:在春节的夜晚,看到元宵节的灯火。 大市小市:指繁华的大市和小巷。 女郎:指卖艺的歌女。 如杯大:像杯子那么大。 半夜答歌明月中:在月亮底下唱歌。 【赏析】: 此诗写在春节之夜观赏元宵节灯火时所见到的情景。 首句是说,在春节之夜,看到元宵节的灯火。第二句是写元宵节灯火之盛,大街小巷都点起了彩灯,红通通的一片。第三句是写元宵夜的热闹,姑娘们手持乐器
诗句:刺船水中央,拢船乘晚凉。近番滩上过,叶里好鸳鸯。 译文: 划着船儿在清澈的水面上穿行,傍晚时分乘船凉爽。靠近海岸的滩涂上经过,荷叶丛中好一对鸳鸯。 注释: - 刺船水中央,拢船乘晚凉:“刺船”是指划船,“水中央”表示船只在水面中心的位置,“拢船”则是将船只拢起,“乘晚凉”则描绘了在傍晚时分乘坐小船时的凉爽感受。这两句诗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乘船游览时的宁静与惬意。 - 近番滩上过
南行舟中三首 春开冬开岩下花,朝虚暮虚溪里家。 白帽渔郎衫色瘦,青裙樵女髻鬟丫。 注释与赏析 - 诗句释义:春天的景色在岩下展现,早晨或傍晚时分,溪水边的景象让人感到宁静和美丽。穿着白帽的渔夫和穿青裙的樵女,他们的服饰和发型都显得独特而优雅。 - 译文与注释:春天的花朵盛开在岩石下;清晨或傍晚时分,溪边的风景让人感到宁静和美丽。穿着白色帽子的渔夫和穿着青色裙子的樵夫,他们的衣服和发饰都非常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