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性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向往。 首句“何处江山似此佳”,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中的山水风光的渴望。他用“此佳”来形容所描绘的山川之美,强调了其独特之处。 第二句“看君图画欲移家”,则是在赞美画作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想要亲身体验这种美景的愿望。他希望通过观赏画作,能够感受到画中景色的魅力,从而激发起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注释】: 笑杀:笑得多么厉害。 鸳鸯:鸟名,雄的羽毛艳丽,雌的羽毛素淡,常结双飞。 浮沉:在水中或空中浮动,这里指在水面上下翻飞。 枝上鸟:即“树间鸟”,指树上的鸟儿。 头白:指老。 成双:指配对。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中描写了一对鸳鸯,一个雄姿英发,另一个则显得苍老。诗人用对比手法,赞美了后者的风采。 全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鸳鸯戏水的画面,展现了它们不同寻常的恩爱之情
【注释】毗陵,古郡名,治所在今江苏宜兴县。旅邸:旅店。 【赏析】这首诗作于诗人在江南的某地旅居期间。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羁旅他乡的孤独和寂寞之感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首联写夜深人静,明月当空,诗人独坐在旅舍里,杯盘草草斟上,心情也显得格外凄清。次联写诗人因离别而感到欢乐已失,故友难再,因此又增添了一份伤感。三联写诗人坐卧无聊,于是便点燃香炉,听壶中滴水之声,打发这漫长的夜晚
诗句释义 1 云锦溪:这一句描述了地理位置。"云锦溪"可能指的是一个美丽的小溪,或者是一个名字中包含“云锦”的地方。 2. 东西岐路一桥分:这句描绘了地理环境的分隔和道路的走向。“东西岐路”指的是南北方向的道路在此处分开,而“一桥分”则意味着两座桥梁将两条道路分开。 3. 南北人家两岸村:这句进一步描绘了村庄的位置和布局。“南北人家”可能指的是南北两侧各有居民区
注释: - 蛮荒溪洞极边头,仗剑从军忆壮游。蛮荒:荒凉的地方;溪洞:山洞;极边头:极远的边疆之地。仗剑从军:拿起剑跟从军队出征。忆壮游:回忆年轻时的壮游。 - 杨柳春风千部落,旌旗晓日万貔貅。杨柳:柳树;春风:春风和煦;千部落:成千上万的部落;旌旗晓日:早晨在阳光照耀下飘扬的旗帜;万貔貅:成千上万的勇士。 - 路经彭蠡洲前过,江自巴州峡外流。彭蠡:古地名,今江西省境内;过:经过;巴州:古地名
``` 木叶已辞柯,秋风日更多。 楚人肠易断,莫□□□歌。 注释:树叶已经离开了树枝,秋风愈发浓烈。楚地的人们容易受到伤害,请不要唱那些悲伤的歌曲。 译文:树叶已经离开了树枝,秋风愈发浓烈。楚地的人们容易受到伤害,请不要唱那些悲伤的歌曲。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通过描绘画面中的竹子,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品质的追求和对楚地人民遭遇的同情。全诗以竹喻人,并寓示只要具有虚心好学的品格
【注释】 东篱:指菊花。义熙年: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 【赏析】 这是一首咏墨菊的诗。墨色,即黑花,这里指墨菊。 “醉折”二句,写诗人欣赏墨菊。墨菊不喜浓妆艳抹,只爱淡雅朴素的装束,故诗人醉意朦胧地折了一枝墨菊,想细细观赏,谁知墨菊却像被烟雾隔挡似的,看不真切。这两句用比喻、想象等手法,写出墨菊的高雅脱俗和清高自傲,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墨菊的喜爱之情。 “莫惊”三句,是说别让墨菊的颜色改变了
重过姑苏有感 昔客苏台鬓未霜,不知尘世有悲伤。 联诗刻烛过三鼓,一月看花醉几场。 红袖舞残歌缓缓,锦筝弹罢雁行行。 重来底用嗟兴废,亦有咸阳与洛阳。 【解析】 首联“昔客苏台鬓未霜”:昔日的我曾在苏州台上,那时还没有白头发。这里的“苏台”代指诗人曾经游历或居住过的某个地方,可能是苏州或者其他地方。 颔联“联诗刻烛过三鼓,一月看花醉几场”:我和朋友一起在夜晚写下诗歌,直到蜡烛燃尽。我们欣赏花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夜闻渔歌》。下面逐句进行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一声高彻一声低,凭仗东风度水西。 - 注释: 这句诗通过对比描绘了渔夫在夜晚捕鱼时发出的声音,高高低低,似乎在表达他们对生活的不同情感。 - 赏析: 这句诗以声写情,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渔夫们捕鱼的情景,以及他们内心的情感波动。 第二句: 着意听时腔转细,断人肠处思先迷。 - 注释: 当渔民们专注于聆听声音时
越山清晓 曙光晴散越王台,万壑千岩锦绣开。 攲枕僧钟云外落,卷帘渔唱镜中来。 树藏茅屋鸡声断,露湿松巢鹤梦回。 安得画图分隙地,移家仍住小蓬莱。 注释: 曙光:晨光。晴:晴朗。越王台:越王勾践曾经在此筑台。 欹(qī)枕:歪斜的枕头。僧钟:和尚的寺庙里的钟声。 卷帘:拉开窗帘。渔唱:渔民在水面上唱歌。 树藏茅屋:指树木掩映着茅草屋子。 鹤梦:形容鸟儿在树上鸣叫时的情景。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