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性之
约游山阻雨 春事无多苦未晴,数来花信过清明。 都将酒债兼诗债,付与风声共雨声。 注释:春天的事情不多,但天气却很阴沉,没有放晴。花儿的信使(花信)已经过了清明节。我把所有的酒债和诗债都交给了风声和雨声。 燕落香泥沾纸重,蝶翻飞絮入帘轻。 注释:燕子落在了有香气的泥土上,沾满了湿漉漉的纸张;蝴蝶翻飞着,把轻薄的柳絮带进了窗帘。 怀人久负南山约,纵有南山不可行。 注释
江上船开起棹歌,离愁无奈故人何。 注释:江上的帆船已经扬帆起航,响起了船桨声中的歌声。然而,离别的愁绪却让我无法摆脱对老朋友的思念。 桃花流水春三月,杨柳东风雨一蓑。 注释:桃花盛开的春天,江水潺潺流淌。而此时,东边的风吹过杨柳,似乎也能感受到那即将离去的身影。他穿着蓑衣,独自面对着风雨。 送别转嗟形影独,相思从此梦魂多。 注释:在送别的瞬间,我不禁感慨自己的孤独身影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夜景色的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香是临流得”,意思是说,香气是从靠近河流的地方飘来的。这里的“香”可以理解为花香,也可能是其他类型的香气。诗人通过嗅觉来感受春天的气息。 第二句:“诗因倚棹成”,这里的“诗因”可能是指诗人在河边倚船吟诵诗歌。这里的“棹”指的是船上的桨。诗人可能在欣赏风景的同时,也沉浸在自己的诗意之中。 第三句:“岸移惊树转”
【注释】 ①靖州:今属中国湖南省。从军:随军出征。 ②负戟:持戟,指当兵。 ③马嘶(sī)青海边头月:青海边头的月光在战马的嘶叫声中荡漾。 ④黄沙碛(qì):沙漠,这里指战场。碛是沙漠。 ⑤汉庭功策:汉朝的功业和策略。汉室的功绩与谋略。 ⑥麒麟阁:汉武帝时曾置麒麟阁以藏功臣图画,此借指朝廷或朝廷的官员。 【译文】 十年间我带着书剑远离家乡到边疆去从军打仗,万里之遥奔赴战场清除敌人。
【注释】 芙蓉城:指杭州。 盘回:《越绝书》说:句践筑城,“环城三面为山,名曰盘门”。这里形容城郭形势如盘门。 走马:形容江水奔流之快。 王图霸业:指当年越国的吴国。 王:指越王勾践。 莫漫哀:不要悲伤。 此日、明年:指今日与明年。 扶醉:扶着酒醉的身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任越州司户参军时所作。 首联写越王勾践在杭州修筑城池,地势险要,形势壮阔。诗人用“自天开”来形容其高峻
《梅花扇》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寓意,展现了一幅冬日景象。下面是诗句、翻译与注释: - 诗句: 香雪缀晴梢,东风暖未消。路经苏小墓,船泊段家桥。瘦倚吟边竹,寒低月下箫。逋仙杳何许,千古若为招。 - 译文: 在晴朗的天空下,梅花如雪花般洁白,随风轻轻飘落。温暖的春风还未完全散去,带着冬天的味道。我走过苏小墓,停船于段家桥。我独自倚靠在吟咏的旁边竹子旁,寒冷的月光下吹着箫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要把握其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诗句体会词语在诗中的意境及作用。 “过破衣庵访阮子昌”,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五个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首句“行过河西曲”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第二句“来寻小阮家”点明此行的目的,说明作者的来访是为了拜访友人;第三句“绕篱都种菊”
【注释】 君家:指我。盛事古稀:指长寿。全稀:《礼记》“百年曰夭寿,七十曰古稀”,这里指八十岁。九十双亲:指我的父母。七十儿:指儿子叶南夫。四百人中同戍日:指在军队服役的四百人中,叶南夫是其中之一。八千里外独归时:指叶南夫从远方归来,离家万里。尊前:指酒宴之前。舞袖:指跳舞的人的袖子。花前酒:指在花丛中饮酒。画里关山卷里诗:指叶南夫写的诗歌中有描写边关山水的诗。画里:指诗里的景色。卷里
【题解】 本诗是一首写画诗,作者以画家的笔法写景,将画中的景色和画外的情景融为一体。 【注释】 玲珑:精巧细巧。 涵:包含。 瀹(yuè)茗:烫茶。嗔(chēn):生气、发怒的样子。 挥毫:指挥笔写字。 着:沾湿。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幽静雅致的山水画。首句“窗户碧玲珑”,点出窗外景物之美丽;第二句写远望,看山面面通;第三四句写近观,树含雨露之凉;第五六句写室内,瀹茗嗔童懒,挥毫对客雄
【注释】斋:书房。韦编:古代书卷用熟牛皮绳穿起来,因称书为“韦编”。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中以书斋环境为背景,借物抒情,托物咏怀,抒发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淡泊名利、志在千里的远大抱负。首句写书斋的环境。斋居宽敞明亮。八窗洞然,说明书斋布置得很雅致,很舒适。次句写窗外景色。几案上梧桐的影子洒落在席上,密密的树叶就像绿色的帷幕。第三联进一步写窗外景色,韦编既满座(书架上的书籍堆满了)